当然其中究竟有多少善战者,这是谁都不知晓的事情。
缔造黑山军的是张牛角,乃是冀州博陵人士,其趁着黄巾起义爆发后,冀州治下受此大乱下聚众而起,其后与褚燕汇聚一处,也是这样,使得不少人将黑山军与黄巾军联系到了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黑山军初创时期,张牛角受流矢之击重伤亡故,如此对黑山军的壮大与增扩,起到至关重要的继任首领出现了。
褚燕!
为了安抚张牛角所部之心,得张牛角所命出任首领的褚燕,改姓为张,自此以张燕面世,而因身轻如燕,又骁勇善战,故而在逐步壮大的黑山军中,闯荡出了张飞燕的名号。
与其他势力不太一样,黑山军不是以真名面世的,而是以自相号字面世的,如黄龙、左校、郭大贤、于羝根、青牛角、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司隶、掾哉、雷公……
这些黑山诸豪分散于各处,又公认张燕为首领,故而形成了世人眼里的黑山军。
黑山军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张燕他们经历了汉灵帝在世后几年,董卓祸乱雒阳,十八路诸侯讨董,袁绍入主冀州,二袁之争,袁绍公孙瓒之战……
在此等大背景下,才得使张燕所辖黑山军逐步壮大。
毕竟乱世纷争下不是谁都喜欢战争的,也正因为这样,在袁绍不断壮大之下,特别是将公孙瓒所辖地盘不断夺占,对于袁绍而言,他如何能够允许在他势力范围内,存在着一支聚众百万的势力啊。
为此双方也是爆发过冲突与厮杀,但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却也使张燕所领黑山军一直扎根在太行山脉间。
不过在一次次争锋与博弈下,张燕渐渐看清形势,将公孙瓒解决掉的袁绍,肯定会设法除掉黑山军的。
也正因为这样,在曹袁之战爆发后,因曹操所派之人联系,张燕就顺势向曹操主动示好,而在建安五年的那一战,曹操最终领军取得终胜,甚至在此期间,曹操嫡长子曹昂趁势夺取了青州,这在让张燕知晓后感到庆幸!!
还好在此之下,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在张燕看来,曹袁之争未分出胜负前,他能够凭借所处位置和环境,保持黑山军的独立性,甚至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毕竟在建安五年败给了曹操,依着张燕对袁绍的了解,那肯定不会就此罢休的。
事实上也如张燕猜想的那样,在冀州、并州等地出现动乱下,袁绍解决了这些动乱,但是却没有进一步梳理与维稳,就再度起兵南下要跟曹操一决高下,这对黑山军是很有利的一种局面。
甚至在这过程中,有一些群体秘密联系到黑山军,这使张燕趁此机会得到些好处,原本按着张燕所想,袁绍跟曹操这一战打的定会很焦灼且激烈,毕竟这一战谁都不能输,如此黑山军就能从中捞取好处,可让张燕万没有想到袁谭、刘备他们进抵常山国之后,局势就跟他猜想的不一样了。
“首领!!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啊!!”
“那刘大耳,还有环眼贼,实在是太嚣张了!!”
“这段时日下来,我军折损了多少啊,反观盘踞在常山国的袁谭所部,还有在中山国的张飞所部,那……”
“首领您倒是说句话啊!!”
太行山腹地,某处要隘所在。
大寨之内。
一道接一道的声音不绝,搅的此间气氛压抑,而随着一些人直接挑明,这使坐于主位的张燕,眉头微蹙起来。
黄龙、左校、郭大贤、青牛角、雷公、李大目等一行人,表情各异的看着沉默不言的张燕。
在世人的眼里,盘踞在太行山脉的黑山军就是铁板一块的,就是听从张燕号令的,可实际上的黑山军,内部派系林立,作为黑山军首领的张燕,麾下拥有一支力压诸豪的精锐之师,继而有一批实力不一的追随者,而与之相对的就是按国、郡、县活跃的抱团群体,他们在名义上听从张燕的号令与调遣,这也是黑山军势力未能进一步扩张的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太行山脉实在太过贫瘠了,以至于在这群山峻岭之间,无法养活规模太大的百战精兵!
乱世纷争下,谁拥有的精兵悍将够多,谁就能拥有一定的地盘和声威,由此使所部势力不断发展。
当然制约黑山军扩张的最重要原因,其实是黑山军自身的身份。
其实在汉灵帝在世时,因为一些原因吧,张燕被封为平难中郎将,这让张燕的身份有了根本性改变,因为这个改变,使得张燕每年可向朝廷举荐孝廉,甚至可以派遣计吏赴雒汇报。
但是在冀、并等地治下,不少士族、阀阅、豪强等群体格外排斥张燕,为此发挥他们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