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华夏群雄异世论武 > 第111章 书院日常

第111章 书院日常(1/2)

    “看来就农学就你们四人了,各自自我介绍一下。”李布衣进入角色。

    “我叫李明,村里的人都叫俺大牛。从小被父母送在酒馆里做后厨小厮,所以不怎么会种田。爹娘年纪大了,体弱多病,我想回家照顾他们,只能在这学习农学开垦家里荒废的土地。”

    “我叫文嫣,希望通过学习农学,改善百姓的耕作方式,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原来文嫣自幼生活在官宦之家,却对奢华的生活并不感兴趣,反而对田间地头的劳作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她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深入了解并改善农业生产,才能真正造福百姓。于是,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姓文,难道是文县令的家人?”周青猜测,只有这样真心为民的官宦之家,才会来这里。

    周青不禁为这个女人多了一丝佩服。

    “我叫周青,来这是体验生活的。”周青终于也有机会说出这么欠揍的话,前世的他多么也想有能力有条件这么说。

    “我也是来这体验生活的。”林白有样学样。

    随着周青的选择尘埃落定,他正式踏入了农学的学习之旅。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时,周青便已手执锄头,与李布衣代一同漫步于田间地头。

    第一节课,就是他们先自行观察作物的生长习性,讨论土壤的肥沃与贫瘠,研究如何根据天时地利,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与轮作。

    其实就是李布衣也不太懂农学,在平顶山带回来关于农学的书还没来得及看完。

    他需要时间深入学习研究一下。

    而周青四人在田间很无聊,因为这东西不是一时就能看出变化的。

    文嫣和李明正认真地在田间走来走去,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

    这才是我想要的学习课程嘛,别人在教室里读书,我在这树荫下偷懒,周青眯着眼感受着清风徐来的凉意。

    “你真会选,这种课程真好。”

    “你不是在格物院吗,怎么在这?”周青问着同样躺在一旁的林白。

    “反正选什么对我都一样,这里就你一个朋友,你在这,我自然也就来这,而且农民是我还没扮演过的角色,来这对我也有好处。”林白回答。

    “听昨天的意思,你和李导师认识?”文嫣看到周青在树荫下悠闲地休息,上前问。

    “嗯,认识”

    “你们为什么不按照导师的要求观察?”

    “都说我是来体验生活的,偷懒才是学生上学时最值得回忆的乐趣。”

    “周兄高见。”林白附和。

    见此,文嫣不再说什么,继续往田里去了,细心地看着每一处。

    上午的选修课结束。

    下午的主修课是不分学院的,而主修科每一天一换,都是半天,第一个是武科,但现在主修课是第一天开学,所以都是给那些练武较低的打基础。

    像周青、林白和江雪这样达到先天的毕竟是少数,一个开挂、一个是京城翘楚,在全国都有名,剩下的那个也是郡城第一天才。

    而普通人的现状是后天三四重,世家子弟优秀一点的五六重,顶尖的再高一点。

    毕竟整个江城后天七重就已经是高手了,后天九重是镇压一族的豪强存在了。

    汉儒学院对主修科目的设置是,可以由选修科目老师直接教学,这种只限于后天四重以上的学子。

    而没有基础的、或者境界较低的学子,只能统一集合在大演武堂,集体授课,武科两个时辰集体讲课,半个时辰自由切磋,也可以自由提问,给境界高的学生一个提问的机会。

    对于上课要求,是没有要求,可自由选择是上还是自己练,但必须有考核。

    周青对此肯定没兴趣去,而农学院的几人,林白和文嫣也没去,只有李明去了。

    第二天的主修礼科,就没有散漫的要求了,必须得去,因为这是中华文化在异世开枝散叶的重要环节。

    礼科在大堂召开,主讲的是朱升,课题是《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所谓”三纲五常“,就是”纲常“,它是我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在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儒家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人们,用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政治制度。

    并且,这种”三纲五常“的理集结规范,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也确实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看着在台上的朱升在讲着,周青一下子回到前世上课打瞌睡的时候,太无聊了。

    不行,朱老说的对,儒家文化不适合我,下次去跟他要个特权,免去我这上礼科的科目才行。

    第三天早上,李布衣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