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你好1978 > 第334章 候补转正式

第334章 候补转正式(1/2)

    在康文回到香江的同时,在京都的蒋明春正在参加作协会议。

    此次会议是作协关于现阶段工作的调整,初步表决,除理事会主席职务外。

    当前依旧保留第三届理事会职务不变。

    于今年十月选出新一届理事会成员。

    会议确定,设立常务书记处。

    部分理事,部分委员职务变动。

    蒋明春之前的‘候补委员’职务,正式去掉“候补”两个字,成为正式委员。

    依旧担任‘新时期文学研究小组’的组长一职。

    会议开了很长时间,上午下午加起来一共有四个小时。

    好不容易挨到会议结束,蒋明春正要离开。张老带着一个中年男人走来,硬要拉着他去家里喝酒。

    “明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学社的副书记,董先生。他对你写的那份有关《新时期文学》的研究报告很赞同。正好借着今天在一块,去我那里好好聊聊。”

    蒋明春热情和这位董先生打招呼,对于张老的邀请,有心想要婉拒。

    看到蒋明春的表情,张老根本不给他拒绝的机会,直接出言把路封死:

    “诶?你小子这段时间可是不问世事啊!这几个月各种大会小会,我可是都替你请假了,今天可别想跑!”

    对上张老的目光,蒋明春无奈苦笑:

    “好吧,好吧!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张老大笑着,看向旁边一头雾水的董先生:

    “你还不知道吧,明春他爱人怀孕了,这小子每天寸步不离,要不是借着这次开大会,你别想逮着他!”

    董先生露出和善的笑容:

    “明春同志还真是个好丈夫啊!”

    张老家中从来不缺客人,几人喝茶聊天的功夫,陆续有人来拜访。

    其中正好就有八一厂的一位导演。

    看到蒋明春本尊,这位刘导演很是意外:

    “哎呀,明春同志,你可是不厚道啊!《高山》的剧本应该给我们八一厂啊!”

    也不怪这位导演这么激动。

    本来《高山》这部作品是从老领导这里拿给总政的。后续发表也是在战士出版社。

    按道理来说影视也应该出自八一厂之手。

    毕竟拍这种战争题材的影视,没有比八一厂更专业的了。

    哪知道,被谢导和沪影厂给捷足先登。等到燕影厂和八一厂反应过来,蒋明春连剧本都交上去了。

    为此,他们还挨了领导一顿骂。

    现在谢导来京都筹备拍摄,听说上级直接给调配了一支队伍,用来拍摄《高山》。

    各类兵种要什么有什么。

    如此大阵仗的筹备工作,都把几个影厂的同行们都给眼馋坏了。

    听着这位刘导的抱怨,蒋明春只是面带笑容当个听众。

    对于这部电影的大制作,前世他就有所了解。要不然这部电影也不会在当年创下那么多的纪录。

    反倒是张老,董先生一帮人,听得连连称奇。

    “看来,明春的这个剧本写到谢导的心坎里了。要不然,以他的性格,绝对不会到处去打秋风,还立军令状。”

    张老感慨一声,看向蒋明春,“我现在就已经期待,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了。到时候我一定带着家里人全都去看看。”

    一帮人聊到兴起,喝酒是免不了的。

    董先生今天是专门冲着蒋明春来的,几杯酒下肚。

    就从刚开始的生分,过渡到促膝长谈的地步。

    两人从文学几个时期的变更发展,聊到现在的新时期文学,蒋明春的一些观点让对方大为受益。

    实际上蒋明春的一些观点,其实就是来源于这位大佬。只不过现在这位大佬的一些学术研究还在最初的萌芽当中。

    有了蒋明春的“指引”,董先生是真的感觉茅塞顿开。

    越看眼前的年轻人越喜欢,用个不恰当的比喻来形容‘那就是肚子里的蛔虫’。

    蒋明春吃了一口菜,缓缓放下筷子:

    “实际上,现在好多人,拿新时期文学和旧时期文学做比较。一定要比出一个高低,好坏。

    我觉得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

    原本周围的议论声,因为蒋明春的这句突然性的发言,同时停了下来。

    在座的都知道,这位年轻的作家就是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人物。无论是对方的几部作品,还是关于《新时期文学》的研究论文,都是明确的推崇这一文学的。

    所以对于蒋明春说出的这句话很是惊讶。

    蒋明春没有在意大家的目光,继续说着:

    “‘新时期文学’很大程度上,只是截取了文学发展的一小部分,强行的去给它加上一个定义性的称呼。

    就像这盘子里的鱼,第一个吃鱼的人,被鱼刺划了嗓子,回头就告诉其他人,鱼刺不能吃,只能吃肉。

    可换上一只猫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