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这两天,我把阳州的奏书交给唐妙言处理,她比我熟悉阳州的情况,一些让我头疼的事,她能不假思索的做出最佳的决策。
少了一个州的奏书,这让我减少了批阅奏书的时间,多了播种的机会。
我和唐妙言的关系逐渐也变得亲密,不过,我始终提防着她,她批阅过的奏书都要过我的眼。
至于我为什么不设立丞相,让他们给我分忧,不用自己看这么多的奏书。
那是因为朝中暂时没有可用的人,能力足够的人,我不相信。我相信的忠诚官员,他们还没有那个能力。
就比如钟尚书,他之前只是一个商人,一个掌柜。能直接升到户部尚书,可以说是非常离谱了。
要不是他专业对口,也无法将户部治理得正常运转。
程千余也一样,纯属能力不够。
谦贤和宁博或许耳濡目染,但从他们的处事来看,连管个工部和礼部他们都够呛。
……
在布琮离开后宫后,许多官员也曾劝谏我扩充后宫。可见应该是官员们去找布琮,让他来和我说这些。
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管理这偌大的伊国本就不是一件易事。
我好不容易才将一些宫女和妃子送出宫外,以减轻宫廷的负担,可如今却又要迎来一批新的宫女。
面对这一情况,我实在是有些无奈,但又不能不同意百官的提议,要不然他们还真以为我不行呢。
思来想去,我最终将这件事情交由礼部去处理。
同时我也特别叮嘱礼部官员,此次选拔宫女的人数一定不要超过两百人,以免给宫廷带来过多的压力。
还有就是,这些宫女至少要好看,再给我找来歪瓜裂枣,我特么把礼部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