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三刻吃过早饭,小桃桃要跟着夫子去读书了,朱慈带着卢林去了朱氏祖祠;卢林恭恭敬敬先给王妃敬了三柱香,然后跟着朱慈去了偏房,进去一看,里面堆满了书册,都是朱氏历年的族谱和族中大事以及一些江湖大事的记载,新旧都有,朱慈说每隔二十年就要整理一次,那些存放出现朽败腐坏的,需要重新誊录存放。
朱慈带着卢林来到一排书架前,说道:“卢公子,这书架上的书册就是当年立朝时的记载,不知你要查看哪些事情?”
卢林说道:“我就是看看当年和朱氏先祖一同驱逐胡虏的那些先辈事迹记载,了解一下当时的一些事情。”
朱慈说道:“那就都在此处了,卢公子尽管在此看就是了,外面有弟子守候的,有事有什么需要可以告诉他们,我就不奉陪了。”
卢林拱手说道:“多谢朱叔了,我就在这看,朱叔去忙不用管我。”
朱慈拱了拱手就走了。
卢林坐了下来,慢慢翻看了起来,看了一个多时辰,这前面的记载都很三叔纸笺上写的差不多,只是记载的更为详实,很多事情都比较详细,各种战事也都有详细说明胜负损失;还提及在冶城、南剑州一带有归顺胡人的一部军马,领头姓陈。
看得有些口渴了,卢林起身和朱氏祖祠外守候的弟子说要点茶水,午饭也可以送到这里来吃,然后又继续看了起来。这一天看到酉时,卢林也只看到了朱兴宗、诚王、汉王先后称王之时。
第二日早上依旧是和朱慈、朱烈切磋了一番,教了教洪桂和小桃桃,然后早饭也没吃,让人送点面点到祖祠这边来吃的,继续埋头看了起来。
午时左右,看到朱兴宗和汉王大战,次年汉王次子出降;其实当时徐真逸势大得很,还占据了西南大部,有明氏领军,在汉王杀害徐真逸后,明氏得知此事,便移檄四方曰:谢氏弑逆其主徐,当讨之。同年明氏也称帝。
汉王在和朱兴宗刚开始相斗之时,同时西南也和明氏相斗,冶城、南剑州陈氏也趁机攻打汉王,夺取了汀州一带,随后又完全占领了越州一带;鄱阳湖水战是在朱兴宗立明月朝前五年,汉王身死第二年,汉王次子降朱兴宗,被封侯。
朱兴宗彻底灭了汉王后,又用三年时间灭了诚王,随即攻打方氏,同年方氏私盐贩子归降,又继续挥师南下,攻打陈氏,次年灭了陈氏,立明月皇朝;在诚王兵败被俘身亡那年,西南明氏在同年春天就病故了,其子十岁继位。
明月皇朝第二年,朱兴宗先是遣使劝降,明氏其子不从;朱兴宗不以为患,先是北逐胡人出了九州后,于明月皇朝第四年派大军征讨明氏,明氏遂降,其继位之子被封侯。
明氏其子和汉王次子,两人的父亲本都是在徐真逸麾下共事,先后都称帝,还互相厮杀,如今这二人都是降帝,反而同病相怜,在京都屡有怨言,朱兴宗听闻后说:“此童孺辈言语小过,虽不足为怪但恐为小人瞽惑,不能保始终,宜处之远方,则衅隙无自生,可始终保全矣。”于是将二人打发去了高丽。
看到此处,卢林愈发认真看了起来,明氏其子在高丽娶妻生子,但不到四十就死了,其后人倒是都在高丽为官,就此在高丽开枝散叶了;汉王次子却是穷困潦倒,却比明侯活得长了二十年左右,娶妻李氏,记载有一子,散落在高丽民间了,但又有传闻说有两子。
再往下看,此事不能确认,只是怀疑有汉王部下余孽带走了一子;记载有说起汉王当时有有四大家臣,分别是陈氏、覃氏、张氏、赵氏,是陈氏、覃氏暗中带走了一子;陈氏、覃氏、张氏、赵氏在汉王身亡国灭后,曾经刺杀过朱兴宗未果,朱兴宗在世之时曾经派人追杀过这四家人,灭了张氏、赵氏,陈氏和覃氏不知所踪。
朱兴宗驾崩后,明月皇朝高宗继位后,依旧继续追查过此事,但都没有结果,待得高宗驾崩后,此事就渐渐淡忘了。卢林回看朱兴宗那句话【恐为小人瞽惑,不能保始终,宜处之远方,则衅隙无自生,可始终保全矣。】想着怕是真有其事了。朱兴宗能够战胜汉王,对汉王肯定是极为了解的,朱氏族谱记载此事应该当时是有根据的。
卢林再看这陈氏和覃氏,忽然想起八宝阁百余年前叛逃的师徒二人,覃化和陈炳德,姓覃姓陈,莫非就是这覃氏和陈氏后人?覃化收养陈炳德,难得是汉王这个不见记载的孙子被陈氏和覃氏带走了,然后改姓陈了?
想到这些,卢林隐隐觉得似乎有可能,三叔让他来查看这些,莫非是在临江坊看过书楼的八宝阁典籍记载有所发现,知道有这么个事情但是不详细?卢林出去喊那弟子送来纸笔,记录下了这些,然后接着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