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家通历史,开局救助李云龙 > 第502章 大米当工钱

第502章 大米当工钱(1/2)

    5斤米!

    这个数字一出,所有人再次被镇住了。

    不是这个数字太少了,而是这个数字太多了,以至于他们都不敢相信。

    吃饱这事,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追求。

    但凡有一口饭吃,饿不死,中国人就不会起来造反,大明也不会出现。

    就是因为吃不饱饭,所以起义、造反之事,历朝历代都是此起彼伏的出现,从未断绝。

    所谓造反,不过是统治阶级对起义之事的污蔑罢了。

    正所谓:造反有理!

    都活不下去了,我怎么可能不反你?

    你让我活不下去了,我反你了,天经地义,这不是起义是什么?

    造反?

    你tm的哪来那么厚脸皮说这种话?

    朱元璋自己吃不饱饭,所以起义。但等到他起义成功,做不到让天下百姓人人吃饱饭,于是又有其他百姓起义,朱元璋立即就觉得对方是造反,是乱臣贼子了。

    屠龙者成为了恶龙!

    但是,这并不能否认朱元璋自身起义的正当性。

    现代人因为油水充足,主食之外各种零食、饮料充沛,所以主食的摄入量比古代要少很多。

    一个成年人一天的主食,以米饭来说,平均下来也就五六两而已。

    别嫌少,很多人每天都是一碗饭的摄入量,女生更少,几口而已,都不知道有没有2两。

    只是那些体力劳动者吃饭分量较多,这才把米饭每天摄入量的平均值给拉了上去。

    在古代,缺少油水,缺少零食,肉食更稀缺,补充每天所需的能量就靠主食了。

    历史记载,每人每天的米饭平均在一斤左右!

    这个一斤,看上去和现代人相差不大。

    但这里面的差别比天还大!

    现代人是摄入其他食物的量太多,所以主食吃的少。

    但在古代,却是因为粮食短缺,所以平均才一斤而已!

    如果古代粮食不短缺,放开了吃,一斤米饭估计也就只够打底而已。

    太多的老百姓,每天都是节衣缩食的,如此才能够生存下去。

    除此之外,哪怕是小地主、富裕人家,也讲究一个“节约”粮食。

    古代的节约,是尽量少吃粮食,控制自己的肚子。

    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吃太多真的会吃垮一个家。

    吃,这个事可不是小事,是家族生死攸关的大事。

    吃喝嫖赌,“吃”排在前面,比“喝”、“嫖”、“赌”这三样还要恐怖,可见古人对于“吃”是非常慎重的。

    而且,有备无患,储存粮食以备灾年也是一个重要目的。

    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古代,丰收全靠天意。

    不留够粮食以备灾年,万一吃光了粮食的这年突然发生了天灾,粮食欠收甚至绝收,那不全家饿死啊?

    于是,一斤的量成了一个平均数,标准数。

    一天的劳动能够换来一天的口粮,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划算的事情了。

    绝大多数人,一年忙到头,也就堪堪不让自己和家人饿死而已,一年三百多天至少三百天是吃不饱,饿得肚子泛酸水,有气无力的。

    到现在,杨立青说什么?

    做一天工给5斤大米,5天的口粮?而且还是差不多能每天吃饱的那种,至少七八分饱是有了。

    世上还有这种好事?

    一天能赚5天口粮,都足够一家三口四口两天的口粮了。

    做的时间越久,一年半载的,不是还能存一两年口粮?

    如果长期稳定可靠的话,不得拿出一些粮食去换一些银子买点肉改善生活?

    这哪里是5斤大米的工钱啊,这妥妥的败家~啊,不对,大善人的行为啊!

    但是,这可能吗?

    这又不是地主老财、官老爷招一两个、十几个人,养得起。

    现在这里黑压压的人,至少大几百个人,搞不好有上千人,这能都招了去?

    想通了这一关节点,所有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巨大惊喜,而是被吓住了,茫然了,这不可能啊!

    天底下,有谁能拿出足够养活上千人的粮食来,而且还是发工钱那样发?现在都皇帝老子也拿不出来啊!

    “大…大人你…你说的是真的吗?”

    好一会之后,才终于有不甘心的人颤声问了出来。

    “对啊,不会是骗人的吧?”

    “怎么可能啊,肯定是骗人的。”

    “他们就十一个人,又是海外来的,哪里来的这么多粮食啊?”

    “就是,蒙我们呢。”

    ……

    伴随着声音的响起,现场很快又哗然一片,嗡嗡声不绝于耳。

    “当然是真的,这还能有假不成?”

    杨立青笑着大声说道:“我们是要在这里长待的,怎么可能作假?作假了,大家伙光是戳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