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侍郎左昕泽站了出来:“启禀陛下,齐国使者昨日已抵达京师,现正在殿外候着,臣恳请陛下召见。”
康宁帝微微颔首,春公公上前一步,“宣齐国使者觐见。”
百官纷纷侧首,将目光望向了大殿之外。
须臾间,从殿外昂首阔步走进来三人。
当先一人身材纤细,五官精致。身着一袭华丽服饰,头戴高冠,竟是个俊美少年。
他身后跟着两人,一位四十出头,身材魁梧,长相刚毅,双眸之中泛着寒光,一看便知此人绝非善者。另一位则身形矮小,长的贼眉鼠眼,眼神中透着丝丝狡黠。
三人走到殿中,微微躬身,行了一礼,当先那少年使者声音清朗道:“齐国使者慕云辞,见过大梁皇帝陛下,愿陛下圣体安康,大梁国泰民安。”
康宁帝微微一笑,道:“免礼,此番齐国派使者前来,所为何事?”
慕云辞不卑不亢道:“陛下,我朝国君听闻陛下登基,特命我等前来相贺,另有美意欲与贵国联姻,以结永世之好。”
康宁帝尚未开口,刑部尚书王轼站了出来,禀道:“陛下,齐国向来狡诈,联姻一事需谨慎考量,莫要中了他们的圈套。”
慕云辞闻言,不慌不忙道:“这位大人此言差矣,我齐国诚心交好,何来欺诈一说?倒是这位大人,如此年纪竟口不择言,话不走心,莫不是老糊涂了?”
“你……!”
王轼怒不可遏,刚欲破口大骂,户部尚书田丰沉声道:“王大人,你切不可动怒,他们即便有万般诉求,若无陛下首肯,亦是徒劳,何必如此急躁。”
康宁帝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道:“齐国使者,梁王欲如何联姻?”
慕云辞浅笑道:“听闻陛下有两位皇妹皆已成人,可择一入我齐国,当以王妃之位待之。”
康宁帝听后龙颜微有不悦,百官更是盛怒,就连一向沉稳的庄敬孝,也怒不可遏。
“岂有此理,你齐国若真心欲与我国交好,理应选公主入我梁国为妃,岂有让我大梁公主远嫁之理!”
陈天浩气得胡须微颤,冷哼一声:“我听闻你朝国君年事已高,却仍要我大梁公主下嫁于他,此举岂不是将我大梁公主往火坑里推吗?”
慕云辞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这位大人此言差矣,我朝国君虽近甲子之年,然却身体硬朗,且具雄才大略。况且我齐国国运昌盛,公主嫁去定不会受了委屈。”
陈天浩转身面向康宁帝,诚言道:“陛下,此举关乎我大梁声誉,臣恳请陛下三思,万万不可将公主嫁去齐国。”
王轼进跟着附和道:“臣附议,请皇上三思。”
“请皇上三思……”
百官同声应和,康宁帝面色沉稳,缓缓点头,心中念着这些臣子尚算忠贞,能为我大梁进得忠言。
康宁帝随即沉声道:“齐国使者,你也见到,百官不应,朕亦不准,此事就此罢了。”
慕云辞凝视康宁帝,面色却未见慌张,淡淡笑道:“陛下,若使我朝公主嫁入梁国,也未曾不可。只不过,我有一个小小要求,还望陛下准允。”
康宁帝问道:“你有何要求?”
“听闻梁国贤才众多,而我齐国亦是人才济济,不如双方比试一番。若我等胜,陛下则需应允将一公主嫁于齐国;若我等败,则我齐国公主将嫁入梁国。不知陛下可应得?”
康宁帝眉头微皱,这慕云辞最后一句话属实厉害。
若是应了,齐国是有备而来,占了先机;而若不应,梁国就是不战而败,失了威严。
沉思后,康宁帝紧眉问道:“你想比什么?”
慕云辞笑道:“可比文,亦可比武。”
康宁帝含笑问道:“文该如何比试?武又该如何比试?”
慕云辞回身看了一眼身后二人,朗声道:“文可比诗词歌赋,也可比趣味机巧;武可比刀枪剑戟,亦可比穿云射箭。”
康宁帝已无退路,硬着头皮道:“既然这样,朕便答应了你。哪位爱卿可为朕比试?”
岂料慕云辞却道:“陛下不急,梁国人才众多,可择优而选,免得仓促之间,再让陛下丢了颜面。不如明日我们再行比试。”
康宁帝心中这个生气,听慕云辞的口气,分明就是胜券在握。
可细想之下,也觉得此提议还算合理,便点头应允:“好,就依你所言,明日比试。”
慕云辞嘴角上扬,再次行礼道:“如此,我等便静候佳音。”
说罢,带着身后两人退出了金銮殿。
待慕云辞离去,朝堂上顿时沉寂下来。
康宁帝眉头紧锁,望向众臣道:“诸位爱卿,此次比试关乎我大梁国威,谁可担此重任?”
众臣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应答。
大将军丁世成站出身来,禀道:“陛下,臣举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