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作战部门(舰队部门,陆战队部门,联邦部队) 进攻 「大湾区」地区】
【作战进度:70%】
【作战趋势:缓慢增长】
【「大湾区」稳定度持续下降】
【目前稳定度:65(地区能够维持基本状态)】
临时作战部门协调人员,范季高级军官,在一次对最高指挥部的述职当中提到:
“军事物资缺口出现,而且存在持续增长的趋势,目前缺口总量为17%,在一个月后,会增长至22%。”
“详细物资需求已经在会议前上报最高指挥部。”
“我希望后勤部门能够满足临时作战部门的这些物资要求,目前在「格林特湾」世界的斜月军队总规模已经达到了40万人,而我们能够调到第一线的作战人员只有联邦军。”
“敌军的动员规模超出了作战计划预想的上限,因此我代表临时作战部门,请求齐弦司令调整战略安排,推迟完全征服「格林特湾」世界的最终期限。”
范季高级军官代表临时作战部门向最高指挥部提出了两个要求。
增加后勤供应和推迟战略期限。
这两项要求都得到了齐弦司令的认可。
“临时作战部门的要求是合理的,我会督促相关部门配合你。”
“最高指挥部对斜月帝国的战略误判导致你们承受了过大的压力,我会调整相关的战略安排。”
星衍的本能让他注意到了这段对话,一个选择出现在了他面前。
【选择:大湾区战役的后续调整措施(多种措施可以同时进行)】
【一,征兵,组建联邦第二集团军】
【二,改变战法,要求联邦军士兵更加勇敢】
【三,解除化学武器限制】
【四,使用风险较大的战略,大规模空投作战集群进攻敌军后方】
【五,解除末日级武器限制】
【六,改变战略目标,从征服变为要求臣服】
【倒计时:3天】
星衍可以从这六种选择中任意组合,选得越多,推进的效率就越低。
首先,第五选项是绝对不能选的。
上至星衍,下到普通星族士兵,没有人会同意向斜月帝国使用末日级武器。
斜月帝国没有资格让「星」舰队使用最终兵器。
而且,征服斜月帝国的主要目的就是其人口和生产资料,要是用末日级武器,星族只能得到一片废墟,完全不值得。
就算让它超过保质期,烂在维护仓库里,星衍也不会选择第五选项。
第六选项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要求斜月帝国臣服的意思就是,让它成为「星联邦」的附庸国,享受独立的政治待遇,比「火炬地下城」还要高一个级别。
斜月帝国还没有这个能力让星衍做出这种妥协。
第一选项可以选,但组建另外一个联邦集团军又需要3亿星币,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时间。
从开始组建到形成战斗力,按照「星联邦」目前的能力,至少需要大半年时间。
如果比上述时间少,新组建的集团军必然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放在战场上可能会帮倒忙。
现在前线的临时作战部门需要短期战力,该选项不能解决问题。
第二选项的意思是,让前线联邦军士兵不顾伤亡,强行突破斜月军队的防线。
其本质含义是用联邦军士兵的生命填补后勤缺口。
问题是,「星联邦」的对外战争的最显着的特征就是低伤亡率。
如果选择该选项,虽然可以在低后勤度的情况下快速推进,但也会导致联邦军的伤亡率显着上升,这会不会造成连锁反应呢?
比如,导致「星联邦」民间出现反战思潮。
等一等,这好像不是什么问题。
恰好相反,国内出现一些反战思潮反而还是好事啊。
这些反战思潮会为未来星衍扭转军国主义倾向埋下伏笔。
“可以选择第二选项,正好「星联邦」还有不少的失业者,把他们全部送上前线可以缓解两方的压力。”
“与其让这些多余的人力随时间腐烂,还不如把它们抛洒在战场上,为文明出一份力。”
“这样的话,第一选项也可以同时准备着。”
思路一打开,星衍突然感觉路途宽广了不少。
“星族的生命是宝贵的,但联邦人都是耗材而已,在「星联邦」上升期可以随意使用,且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选择「一」「二」「三」。”
星衍很快做出了选择。
在解决完了目前的问题后,他继续思考起了还未想通的问题。
“斜月帝国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它不应该是松散的巨型企业联合体吗?不是应该开始内战了吗?他们从哪里搞来的那么多兵?和联邦人一样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