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改革的基础,星币越多,改革越丝滑。
已知,联邦管理部门下属着很多个大部门,大部门之间的权限因历史原因相互交织,而且每个部门还拥有或多或少的资产,以联邦企业股份为主。
相当于每一个联邦部门都拥有「重量」,不再是一个单单纯纯的管理部门。
这些「重量」就是资产,就是星币。
基本上每一个大部门都有!这是环境!这是共性!
全联邦6成以上值钱的资产都属于各大部门!
联邦管理部门至少也拥有10%的联邦总资产!
真正的「庞然大物」。
规模如此庞大的资产怎么处理?
以星币计价,用星币交换资产。
卫生部门的目标是回收所有医院的管理权,这需要回收医院的产权,股权。
回收股权需要星币,回收全联邦医院的股权需要天量星币,以百亿星币计算。
这只是医院,一个细小的分支。
改革委员会遇到的问题就是,改革对象的「重量」太大了。
理论上最简单的不可行。
计算所有部门拥有的所有资产,按照市场价星币计价,接着直接进行分配,医院给谁,土地给谁,之后再多退少补。
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就算动用全联邦的计算资源和行政资源也远远达不到要求。
太重了。
就算退而求其次,让改革委员会先统计一个大部门的总资产,接着花星币直接全部买下,再通过买卖方式先搞定一个。
有实施条件,但这会造成严重的联邦资产失衡,甚至流失。
因为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星联邦」的资产价格在过去三十年间常年稳步上升,这意味着先接受清算的联邦部门更吃亏,如果溢价,溢价多少呢?这就没法算了。
让一个部门吃亏不是问题,反正伟大星族也不在乎。
但是,整体的「重量」很有可能会失衡。
「重量」即权力。
如果真的这样干了,必然会造成严重而深远的政治影响,到时候改革就是弊大于利了。
有志于下一任舰队司令的范季高级军官和向云海高级军官都不会这么做的。
改革还是要一点一点来。
于是,经过讨论,一种能够让各方接受的方式出炉了。
首先各部门对内进行资产清查,不需要调查每一个资产的具体市场价,只需要上报资产类型即可。
接着,改革委员会收到这份资料后,慢慢安排资产的交换。
权力结构最清晰的「简单资产」开始处理,那些产权结构极端复杂的可以先不管,毕竟只是少数。
一买一卖,或者资产一个一个交换,多退少补。
改革委员会在其中起到了监督的角色,同时负责提供无息贷款当作运转的润滑剂。
这件事没有资格请动星联邦中央银行下场,而其他联邦银行都没有资格下场。
因为,每一个联邦银行都拥有极度复杂的产权关系,堪称联邦之最,让它们直接下场和各个部门或联邦企业出现借贷关系,会触发很多复杂的流程,尽量不要这么干。
预计,此次改革涉及到的总星币资产价值达到了数千亿星币,其中一丝就足够打一场大仗,必须无比谨慎,无比精细。
改革委员会至少需要上百亿星币作为流动资金,天文数字。
星联邦中央银行不会给改革委员会很多星币,最多5个亿,这是极限了。
当时联邦军部门也就给了5亿,顶格待遇,这说明在最高指挥部眼中,改革委员会和联邦军部门同等重要。
“养它们那么多年了,就是在这种关键时候用的。”
范季高级军官认为这个任务再简单不过。
他大手一挥,以改革委员会的名义,向所有联邦大型银行下达行政指令。
每个银行都必须在时限内筹集足够的星币,将其无息贷款给改革委员会。
这是政治任务,必须完成!
小银行出5000万星币,大银行出5个亿。
很快就凑出了几十亿星币,这都是在联邦金融体系内调出的资金,对宏观经济体系的影响不大(相比于直接印刷几十亿星币)。
【33年2月】
又过去了两个月,改革委员会的前期准备基本完成。
招人都招好了,都是体系内身经百战的精英管理者。
联邦管理部门内部各大部门,或者说,各大山头吵了几个月,终于吵出来一套标准化流程。
该流程总共上千页,几百万字,基本涵盖了各种想得到想不到的情况。
舰队警察部门从齐弦司令那儿获得了扩编权限,开始招募联邦警察。
联邦警察主要来自联邦军军官群体和校招。
前者专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