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掀翻满清,华夏大航海时代 > 两百零八章

两百零八章(1/2)

    经理听着任禹的介绍,拿起他的材料看了起来,看着就是十分有前景的项目。

    “任先生,你们注册专利了吗?”

    任禹:“当然,我是通达车厂出来的,知道专利的重要性,我们去西安卖车之前就已经拿到专利书了,总共二十几个专利。”

    经理瞬间放下心来,询问:“不知道你们工厂准备建在哪儿?我可以帮助你们申请,毕竟是渭南府的企业,能帮就帮。”

    任禹:“这个我们还要商议商议,但是肯定就在咱们渭南府建厂,至于在哪建厂还需要考察一番。”

    经理也推荐道:“别看渭南府西安府划出来没多久,但也是有渭南钢铁厂这样的大工厂,你在城北找一片地建厂,很快就能批下来。”

    任禹:“我们考虑考虑。”

    尽管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但是任禹的态度还是很好,就算不在府城附近,那也是府内,也是渭南府的产业。

    在审查好各种材料后,他们开始就贷款金额讨论,经过任禹与银行对各种制造设备和原材料等物料进行价格梳理,得到一张表格。

    贷款经理:“任先生,根据刚刚的计算,整个这一套工厂建设,设备采购,还有第一批原材料总计六百九十万,可以建造一个具备简易两条生产线的工厂,这还不包括地皮,不过只要您的工厂建在渭南府,那地皮自然可以给您更便宜的价格。”

    任禹问:“那我的这些材料和家底想要贷款八百万元够吗?”

    贷款经理:“可以,您的专利未来还有授权费,完全足够抵押了。”

    经过一系列流程,各个官府部门之间的互相证明,以及各种纸质材料,在银行的居中协调帮助下,花费两天时间才办理完各种手续。

    至于造车,他们还要等发动机,以及准备新的材料制造零部件。

    三天后,十月十五,任禹返回故市镇,接收第一批发动机,并且在当地选择建造工厂的地点。

    一个月的时间,任禹在加工装配两轮机车和往返渭南和故市镇之间,与各级官员互相沟通,终于选定在渭南东部的一片地区。

    跨过黄河的话,未来各种物料和产品的运输终究不是特别方便,还是在东部找一片空白的地区,买下来就可以开建厂房。

    最初的生产线是他们根据之前参与的汽车制造流程变化而来,虽然比较简陋,但也足够达到一条产线每天二十到三十辆车的产能。

    而每过一旬,他还要带着制造好的一批车前往西安交货。

    一个多月后,第一批五十辆交完,整个西安街头就会时不时出现有人骑着一辆炫酷的两轮机车,还能各自改造一下外观,所以街上的就是五花八门的样式。

    这个宣传效果十分显着,让更多人打听车要去哪买?

    一时之间,机械城三十二号的禹飞汽车店铺每天都有人前来。

    而在渭南,打听清楚两轮机车的专利消息,许多公司就前来洽谈。

    从十一月开始,他们这个临时工厂就招了十六个人来帮忙制造零部件以及组装,现场只留下李飞和一个初创团队的人帮忙管理,任禹带着另外几人开始对接外面的各项事务。

    工厂建设监督,原辅料挑选采购,设备采购,专利授权等等事情,让任禹切实体会到了一个初创公司的艰辛。

    三个多月的时间过去,过年时他们都没有放松。

    直到复兴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所有的事情都算结束,临时工厂依旧在生产,只是多了一些新设备,他们扩大了范围,开始测试新设备的使用和产线的有效性。

    而在其他方面,专利授权费就收了一百六十万元,后续还有每造一辆车就要给他们六十元的专利费。

    工厂的建设走上快车道,设备也开始陆续到齐,招工也在进行。

    任禹使出自己的人脉,拉拢了三十七个资深的汽车厂技术人员,培训未来工厂的一百五十人。

    渭南府也因此多了一个新的产业,在府令看来,这就是未来自己的功绩。

    …

    在遥远的中东,也就是亚非欧交界,欧罗巴共和国的控制区,一百六十公里的距离总共有五十万人在工作,每一公尺就有三个人在挖土。

    这就是苏伊士运河的挖掘现场,五十万人中四十五万人就是最基层的力工,负责挖土。

    从天空中俯瞰,就能看到地面上已经出现了一条一百二十公尺宽,将近二十公尺深的河道,凡是与河海相连的地方还有一些土挡着。

    巨大的工程就在三年时间完成了九成,这其中运来的力工可是有五十万人,因为各种原因就只剩四十五万余人。

    而这里每一旬就有一艘万钧货轮带着粮食等各种补给前来,他们每十天就要消耗将近万钧的各种补给。

    还有万辆各种工程机械,也是非常壮观,要不然运走这些土方又需要许多人手。

    “终于要结束了!”

    在运河河道一侧,田五作为派来作为华夏方面的警备军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