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虏就算冲进大明劫掠,那么大的大明,又亡不了。
所以谁愿意去做那个顶在前面的傻子?
大同、太原一带,很可能会像陕西、甘肃那样,直接在各处龟缩起来,任由达虏进入大明劫掠。
在都不想打的情况下,这个策略很难说是优是劣。
这些各镇的兵马不肯出来野战,小王子也不会浪费宝贵的兵力去攻打坚城。有这些后患在边镇上钉着,小王子劫掠的时候也不敢太过深入。
只不过……,要付出代价的却是大明百姓。
北方防线中最麻烦的地方还在宣府。
宣府是北京重要的门户,原本有能战的兵马九千人,结果调到河间、大同以及京师协防的就有七千人。
宣府本镇那么大的一片防线,现在只有千余老弱士卒。
万一小王子胆子肥一点儿,不去打劫掠山西,而是向着北京城冲一冲、试一试,说不定不用到嘉靖时代,达虏又要重临北京城下了。
如今局面败坏成这个样子,裴元有很大的把握,朱厚照必然还会像历史上那样,亲自去前线督战。
照子哥都已经连后事都考虑好了,又怎么可能会在意宁王世子那些小动作呢?
说不定他还会对此有些欣慰,也能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北方的战争中去。
李士实见裴元说的这么笃定,顿时心中一宽,口中道,“既然如此,老夫心里就有数了。”
说完,向宁王世子示意了下,“老夫有些私事要和裴千户谈,你去前面佛殿里烧几株香,为我大明祈福吧。”
宁王世子虽然还想听听,但也只能点头道,“那就有劳岳丈了。”
裴元倒是客气的起身相送,被宁王世子识趣的劝止。
等宁王世子出了正堂,裴元却依旧走到门前,向着他的背影看了会儿。
李士实也过来,在旁问道,“千户,你觉得他怎么样?”
裴元玩笑的说道,“你女婿?眼光不怎么样嘛,不如选我。”
李士实揣起手,没接这话。
裴院又给出了一个略好些的评价,“看着马马虎虎。至少中规中矩。诸臣应该是满意的。”
李士实也笑了笑,“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
说完,李士实回到了他的桌旁,将那奏疏拿起来塞入袖中,“我也该走了。”
裴元有点意外,“你就为了问这个?”
李士实却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想说什么,又摇了摇头。
最后说了一句,“走了。”
李士实终究和旁人不同,裴元给了面子,一直送他去了中院的佛堂,接了宁王世子。
又送去门外。
等到李士实的马车辘辘而去,裴元看着,也是心有感触。
他轻声喃喃道。
“朱厚照是做好准备了,可别人还没做好准备呀。”
“你们,又做好准备了吗?”
裴元回去之后,提笔向焦芳写了一封书信,询问他对左都御史的位置感不感兴趣。
裴元个人估计是够呛的。
焦芳曾经作为内阁首辅,全力支持刘瑾和刘瑾的变法。
一直到刘瑾倒台前的几个月,焦芳才和刘瑾决裂,直接致仕跑路。
到现在为止,仍旧有不少朝臣不依不饶的要求追究焦芳的责任。
左都御史乃是风宪官,是朝廷道德楷模的象征。
就算裴元愿意给,也能帮着焦芳运作上去,但是就算以焦芳的脸皮之厚,恐怕也不敢坐这位置。
裴元这纯属闲来无事,逗老头玩儿。
第二天一早,裴元从睡梦中醒来。
正德八年了啊。
以裴元的身份地位,还不够资格去向天子朝贺。
裴元的本职官是属于南京的官儿。
他在北京城中连个直属的管理部门都没有。
理论上,他有朱厚照的特旨吩咐,又有锦衣卫持象牙腰牌的特殊身份,是可以随时求见朱厚照的。
但事实上。
只要没什么正经事儿,以他这小卡拉米的身份和照子哥仍旧八竿子打不着。唯一能在业务上对他这锦衣卫进行指导的,居然是礼部的一些衙门。
是以裴元回京这么久,也没人向朱厚照回报过,他也没和天子打过照面。
别人的小长假还要等到大祀完成之后。
裴元的小长假现在就已经能开始了。
很快,已经提前醒来的焦妍儿就推门进来,帮着裴元收拾停当。
到了前院。
院子里已经满满当当的挤了前来拜年的千户所的徒众。
除了喜气洋洋的云家父子,萧通,陆永等人。
裴元还在人群中瞧见了程雷响,以及邓亮和曹兴这两个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