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726章 新式后膛枪中

第726章 新式后膛枪中(1/2)

    一行人快步朝着研制区进发,此处气氛凝重,宛如龙潭虎穴。

    整座建筑物被层层严密守卫,粗略看去,外面起码部署了一百人,各个身姿挺拔,目光如炬,周身散发着肃杀之气。

    即便是陈刚,这位在保宁府军工作坊位高权重之人,进入时也必须依照规矩,在登记簿上详细记录信息。

    秦思源望着眼前这番景象,心中满是赞许,他微微颔首,眼神里流露出对陈刚工作的高度认可。

    把军工作坊托付给此人,无疑是明智之举,陈刚办事,严谨可靠,将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

    亲兵们一踏入研制区便迅速分散开来,按照既定安排,由秦大带领着十名精锐亲兵,紧紧跟随在秦思源身后。

    秦思源稳步前行,身姿笔挺,气势不凡,每一步都仿佛带着掌控全局的力量。

    陈刚脚下生风,丝毫没有停留的意思,引领着众人径直朝着核心区域迈进。

    “大人,这座研发区的建造可谓耗费巨大,单是熟铁,就足足用了一百吨”,他的声音低沉有力,在这片肃静的区域中格外清晰。

    秦思源神色平静,轻轻点了点头,他心中清楚,一吨换算过来就是一千公斤,这计量原本称作“钧”,是他出于让计量单位能在全世界通用的考量,才将其改成了“吨”。

    在这个时代,一百吨熟铁堪称天文数字,要是被外人知晓如此大规模地消耗,定会被骂作暴殄天物。

    毕竟,一百吨熟铁足以打造上千套精良的铠甲兵器,如此手笔,着实惊人。

    不过,从这也能明显看出保宁府工业发展的蓬勃态势,虽说尚处于极为初级的阶段,可在当下这个时代,已然具备了绝对的碾压优势。

    陈刚行进速度极快,没过多久,便带着众人抵达了最核心的区域。

    这里同样有人在忙碌,不过人数并不多,只有七八个人,这些人全身心投入在各自的工作当中,专注的神情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待他们察觉到秦思源到来,瞬间停下手中动作,整齐划一地放下工具,快步上前,恭敬行礼。

    “大人,他们都是刘师傅和王师傅的得意弟子,也是咱们新式枪械研制团队的核心成员”,陈刚上前一步,恭敬地介绍道。

    秦思源脸上浮现出温和的笑容,微微点头示意,“各位辛苦了,这段时间大家为研制新式枪械日夜操劳,着实不易”。

    “现在,就把新式枪械展示一下吧”,他的话语虽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时,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精壮汉子站了出来,他身姿矫健,眼神中透着自信,朗声道,“大人,我是军工作坊的三级匠师封建,由我来为您详细讲解,不知可否?”。

    得到秦思源首肯后,封建转身,动作干脆利落地从工作台上拿起一把枪。

    “大人,这便是我们新研制的华夏五号步枪,目前正在投入量产”,他的声音充满自豪,手中的枪仿佛是他最骄傲的杰作。

    “整枪重十一斤,长一米二,刺刀长六十厘米,装上刺刀后总长可达一米八,属于新式后膛枪”。

    封建一边清晰地阐述着枪械的各项参数,一边熟练地进行演示,动作行云流水,尽显专业。

    “此枪使用新式子弹,每次发射后需退弹重新装填,熟练的士兵一分钟能够发射四到五次”。

    秦思源饶有兴致地接过这把枪,仔细端详起来。

    这枪的外形与后世的三八大盖确有几分相似之处,然而工艺上却显得粗糙许多。

    不过,这也是当下工艺水平所限,暂时无法避免,只能在后续不断改进。

    全枪由枪管、瞄点、枪机、弹仓、枪托、枪刺六大部分组成。

    枪管采用整体铸造工艺,这一设计有效解决了炸膛的隐患,极大地提升了枪械的安全性,让使用者无需过多担忧炸膛风险。

    只是弹仓目前只能容纳一发子弹,射击之后必须手动取出弹壳,这一过程略显繁琐。

    但实在是无奈之举,只因当下弹簧工艺不过关,无法实现弹壳的自动弹出。

    至于枪托等部件,皆是采用实木精心制作而成,表面还刷了一层桐油用于防腐,既美观又实用。

    严格来讲,这把枪虽有着种种不足,但已然是后现代步枪的雏形,在这个时代,无疑是最先进的存在,领先其他武器至少一百年。

    特别是铜制的子弹,更是领先于时代,让其他势力望尘莫及。

    秦思源又顺手从工作台上拿起一颗子弹,细细打量。

    这颗子弹均为手工制作,唯有弹壳是借助水利机械压制而成。

    整个子弹有着统一标准,由弹头、弹壳、发射药和底火组成,和后世的子弹结构并无太大差别。

    “听说研制发射药和底火时发生了爆炸,死伤有十几人?”,秦思源的声音陡然低沉下来,眼神中流露出关切和沉重。

    封建闻言,缓缓低下了头,神色悲痛,声音略带哽咽,“是的,大人,当时爆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