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这些时日,孔希学正紧锣密鼓地召集族中子弟,以及一众门生,为即将到来的出使事宜精心筹备之时。
管家神色匆匆地走进来,轻声禀报道,“老爷,苏先生前来拜访。”
孔希学闻言,手中的动作陡然一滞,微微一怔,脑海中瞬间闪过白莲教教主苏逸的身影。
他目光微凝,略作思忖,旋即开口说道,“快请到我的书房,我随后就到。”
说罢,他放下手中尚未完成的事务,脑海中一边思索着苏逸此次拜访的目的,就向书房走去。
踏入书房,只见一位身着月白色长衫的男子正背对他,专注地端详着墙上一幅古画。
男子身形清瘦,一头长发束在脑后,仅用一根木簪固定,周身散发着一股儒雅之气,活脱脱一副教书先生的模样。
孔家能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生存这么久,与各势力广泛交道,靠的便是洞悉人心、审时度势。
而苏逸,这位白莲教的神秘教主,在元末那战火纷飞、局势混乱不堪的战乱年代搅弄风云。
孔家与他的白莲教,也在暗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时,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局势让人捉摸不透。
苏逸掌控下的白莲教,为孔家带来诸多关键且隐秘的情报,助孔家在复杂难辨的局势中做出一次次正确的抉择。
而作为回报,孔家利用在曲阜的影响力,暗中保护白莲教的一些重要人物,使他们免受战乱侵扰与其他势力的迫害。
只是,这层合作关系隐秘至极,一般人绝不会知晓,更不会知晓其中的关联。
寻常人决然无法将眼前这人,与白莲教那位神秘莫测的教主联系起来。
“苏先生,久违了。” 孔希学率先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亲切与熟稔。
苏逸缓缓转过身来,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拱手行礼道,“孔族长,别来无恙。”
两人分宾主落座,仆人奉上香茗后悄然退下。
孔希学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开口问道,“苏先生大驾光临,不知有何赐教?”
苏逸放下茶杯,神色变得认真起来:“孔族长,我听闻贵府不日将代表大明出使四方,此乃壮举,苏某特来道贺。”
孔希学谦逊地笑了笑,“苏教主过奖了,此乃陛下重托,我孔家自当全力以赴。”
苏逸微微点头,话锋一转:“只是苏某心中有个不情之请。”
“此次孔家出使,行程万里,耗时恐怕数年之久。”
“在此期间,我白莲教想在曲阜吸纳一些教众,不知孔族长意下如何?”
孔希学脸色瞬间微变,原本平和的面容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愕与警惕。
曲阜乃孔家根基所在,儒家文化圣地,向来对其他教派的渗透极为敏感,他本能地想要拒绝。
但他旋即想到,孔家与白莲教过往的合作,以及当下的现实状况。
此次出使,家族中的子弟们都深知其中的好处,没人愿意放弃这个能为自己谋得前程的机会,自然也就没人愿意留在曲阜守着。
在这期间,即便想阻拦白莲教吸纳教众,以孔家此刻的人手安排,也是鞭长莫及。
再者,待出使归来,凭借传播儒家文化、宣扬大明国威之功,孔家的影响力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那时,孔家的威望将不再局限于曲阜这一隅之地,甚至也不会仅仅覆盖整个大明的疆土。
而是会远播四方,在海外诸国都留下深刻的印记。
届时,孔家以更加雄厚的实力和威望回归,即便白莲教在此期间有所动作,又能掀起多大风浪?
与其到时候被动应对白莲教可能的行动,倒不如顺水推舟,卖苏逸一个人情。
既能维护与白莲教多年的合作关系,又能彰显孔家的大度与从容。
想到此处,孔希学脸上重新浮现出笑容,那笑容带着几分豁达与从容。
“苏教主,实不相瞒,我孔家向来对教派之事颇为谨慎,毕竟曲阜作为儒家文化圣地,肩负着传承千年道统的重任。”
“但此次我孔家举族出使,上至筹备一应事务,下至安排族中子弟行程,实在无暇顾及太多旁事。”
“若苏教主能保证在吸纳教众时,严守规矩,不扰乱曲阜的秩序,不破坏这传承已久的儒家文化氛围,我孔家也不便多加干涉,权当给苏教主行个方便。”
苏逸连忙拱手道谢,动作极为恭敬,“孔族长深明大义,苏某感激不尽。”
“我白莲教向来尊崇儒家的一些理念,诸如仁爱、礼义等,这些与我教教义也有相通之处。”
“往后在曲阜行事,定当小心翼翼,不会做出有损曲阜声誉之事,还望孔族长放心。”
两人又就一些琐事交谈了片刻,苏逸便起身告辞。
苏逸离开孔府后,踏上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