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 第694章 龙争虎斗

第694章 龙争虎斗(1/2)

    淮河北岸,赵匡胤望着对岸临淮关骤然亮起的无数火把。

    听着那震天的战鼓与号角。

    以及陷入绝境的先锋部队传来的惨嚎,一颗心如同坠入了冰窟。

    他脸上的沉稳与自信瞬间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彻底看穿、棋差一着的震怒与铁青。

    进退维谷!

    这四个字如同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内心。

    前进?

    突袭的突然性已荡然无存,唐军显然早有严密准备,凭借临淮关险要地势和以逸待劳的优势,强攻必然损失惨重,胜负难料。

    撤退?

    大将潘美和那三千已经登岸或正在江中挣扎的先锋精锐怎么办?

    隔着一道淮水,在敌军箭雨和水师夹击下撤退,无异于将他们推向鬼门关,能活着回来的恐怕十不存一!

    这不仅仅是数千兵卒的损失,更是对全军士气的毁灭性打击!

    他猛地回头,看向身后黑暗中肃立的万余精锐。

    这些都是他精心挑选、赖以破敌的骨干,此刻一双双眼睛正望着他,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也潜藏着对前方突发变故的惊疑。

    若就此灰溜溜撤走,军心必散!

    他赵匡胤自陈桥起兵,黄袍加身,横扫敌手,何曾受过如此挫败?

    若连一个小小的临淮关都不敢碰就退缩,消息传开,不仅天下人耻笑,更会助长伪唐气焰,整个南征战略都可能因此受挫!

    不!

    绝不能退!

    一股狠厉之色取代了之前的惊怒,涌上赵匡胤的脸庞。

    他是开国帝王,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马上天子,骨子里的果决与冒险精神在这一刻压倒了理智的权衡。

    “小小临淮关,安能挡我大宋铁骑!”

    赵匡胤猛地拔出腰间佩剑,剑锋直指对岸火光通明的关隘,声音如同惊雷炸响,瞬间压过了江面的喧嚣,也驱散了麾下将士心头的阴霾。

    “李从嘉小儿,侥幸窥破朕之行踪,便以为胜券在握了吗?痴心妄想!”

    他目光扫过身旁的韩重赟、张光翰等将,厉声下令。

    “传令!所有舢板、走舸,不惜代价,全力抢运兵员过江!就地征用一切可用木材,架设浮桥!中军所有,随朕准备登舟,接应潘美,强攻临淮关!朕倒要看看,是他李从嘉的关墙硬,还是我大宋儿郎的刀锋利!”

    “陛下英武!”

    韩重赟等人见皇帝决心已定,且如此悍勇,心中豪气也被激发,轰然应诺。

    原本因遭遇伏击而略显低落的士气,竟被赵匡胤这破釜沉舟的姿态强行提振起来!

    对岸,临淮关城楼之上。

    李从嘉玄甲龙纹,迎风而立,冷静地俯瞰着整个战场。

    看着宋军在北岸迅速调动,更多的船只不顾箭雨和唐军水师的拦截,疯狂地向南岸冲来,试图接应被困的潘美部,他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

    一切,尽在掌握。

    他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两日前。

    独眼龙胡则,那位脸上带着狰狞疤痕、在夔门血战中失去一目的爱将,前来禀报。

    “陛下,末将遣暗卫扮作渔户、船夫、猎户深入山林,哨骑则隐于淮北各交通要道高处,历时十余日,终于有所发现。”

    胡则沙哑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有多路眼线回报,在宿州以南,藕塘、石梁涧一带,发现不明身份的军队调动痕迹,人数不详,但行踪极其诡秘,昼伏夜出,避开官道,专走偏僻小径。

    “其目标……似乎直指濠州方向!尤其是……临淮关附近!”

    这是格物院根据李从嘉提供的思路,最新研制成功的军国利器,虽数量稀少,却已配备给最精锐的暗卫和前线斥候。

    “我们的人,凭借此物,在数里之外的高坡上,就能清晰观察敌军动向,而不会被其察觉。综合各方情报,这支军队极有可能是宋军精锐,其行动如此隐秘,所图必然巨大!”

    李从嘉当时接过千里镜,摩挲着冰凉的筒身,心中已然明了。

    赵匡胤果然不甘于在寿州硬碰硬,还是想走奇袭的路子,目标正是濠州门户。

    临淮关!

    他立即秘密离开濠州,亲临临淮关,依据地形,重新调整布防,将主力埋伏于关墙之后和两侧山林、水寨,张网以待!

    他猜对了!

    来的果然是赵匡胤本人!

    “陛下,宋贼开始拼命了!”

    身旁的侍卫统领申屠令坚沉声提醒,打断了李从嘉的回忆。

    只见江面上,宋军如同疯了一般,冒着唐军水师战船的冲撞和关墙上倾泻的箭矢擂石,拼命划动船只。

    不断有舢板被撞沉、射穿,落水的宋兵在冰冷的江水中挣扎,但后续者依然前仆后继。北岸,更多的宋军正在集结,试图利用简陋的材料搭建浮桥。

    而已经登陆的潘美部,在经历了初期的慌乱和惨重伤亡后,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