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学院要把价格提高到5000万美元(这也是事实)。
对着这些,曹阳也听说了,他对此并不怎么在意,反而想着能不能让国内的媒体报道一下。
主要报道奥斯卡为了收视率所做的这些事,为的就是给奥斯卡祛魅。
可想想这才09年初,正是“公知”横行的年代,哪怕是媒体报道了,也多的是给奥斯卡“辩经”的。
这几年报道时,哈维韦恩斯坦倒是一个不错的切入口,先从“小小”的公关作为切入口,可以慢慢让国内的人知道,公关是拿奖的一个关键因素。
这种事是急不来的,只能慢慢做,慢慢影响。
在奥斯卡颁奖典礼前的这两天,曹阳也看了不少权威杂志和媒体的分析,尤其是《好莱坞报道》、《综艺》和《娱乐周刊》。
在以往,它们三个的分析都是极具有参考性的,因为准确率每年都非常高。
今年三大媒体的预测,没有如往年那样在重要的奖项上做到了一致,今年三大媒体在重要的奖项上,特别是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上,罕见的产生了分歧。
《好莱坞报道》对这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预测,不是《小丑》,而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好莱坞报道》认为,其“励志逆袭”的故事、多线索叙事和全球共鸣的主题,对于贫富差距和命运的描述,完美契合奥斯卡价值观。
并且,《好莱坞报道》认为,最佳导演的人选,是《贫民窑的百万富翁》的导演丹尼-博伊尔。
给出的理由是,这部电影充满了活力的视觉风格,如孟买贫民窟的跑酷镜头,以及精准的多线叙事被认为是“革新了传统剧情片”。
《好莱坞报道》还给出了《小丑》以及曹阳无法拿到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理由,理由很简单,《小丑》的票房太高了!
当初《指环王3》在奥斯卡上拿到了太多的大奖,被诟病一部商业电影拿到那么多大奖不合理,据说学院高层事后曾经放话,今后奥斯卡不再重点关注高票房电影。
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小丑》是漫画电影,漫画电影从来还没有拿过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先例。
这也是《好莱坞报道》不看好曹阳以及《小丑》的理由。
《综艺》则相反,它反而看好《小丑》能拿到最佳影片,也预测曹阳会再次拿到最佳导演。
它给出的《小丑》能拿到最佳影片的理由是:
《小丑》的艺术性体现在其颠覆性的角色解构、极致的美学表达与社会隐喻的深度交织上,具有现实主义阶级批判性,是阶级裂变的显微镜。
最后还强调,当亚瑟在血泊中踏出“小丑之舞”时,他既是受害者也是暴君,揭穿了所有秩序面具下隐藏的疯狂底色——这是当代艺术最危险的真相投射。
《综艺》给出的曹阳能拿到最佳导演的理由,是《小丑》的叙事结构新颖,色彩美学反常规的运用。
还说曹阳将漫画角色转化为解剖社会肿瘤的手术刀,使《小丑》超越超英类型,成为卡夫卡式存在主义寓言。
《娱乐周刊》的预测又与它们不同。
《娱乐周刊》认为,《小丑》是最应该拿到最佳影片的,因为《小丑》是寓言式的电影,是对当下社会最好的“反馈”。
若是《小丑》拿不到今年的最佳电影,除非全体评委全都生活在火星,不了解地球现状。
而最佳导演应该是丹尼-博伊尔。
他执导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反好莱坞叙事的,是混乱中的韵律美学,是充满野性的视觉诗意、跨文化碰撞的叙事节奏与底层生命力的狂欢式表达。
曹阳看完后,倒是觉得这些媒体说的都有道理。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确实是《小丑》最大的竞争对手,这部电影其实也切合当下经济危机的情况。
再加上这电影是励志片,孩子、贫民窟、贫富差距、逆袭以及生存!这些元素都是奥斯卡最喜欢的,这一切的背后,还能跟美国梦相联系。
文化输出的目的之一,就有美国梦。
这就是政治正确。
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则是地理反写,本质上是对美国梦叙事逻辑的彻底解构,是美国梦的黑色寓言。
曹阳很清楚,若不是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大萧条赋予了《小丑》“神圣性”,换做其他年份,《小丑》在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上面,根本就没办法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类电影争夺大奖。
他现在也有点不敢确定,奥斯卡会怎么选择了。
同样作为六大,华纳跟福克斯在冲奖上,手段都差不多。
或许是到了赌运气的时候了。
2月21日,就在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前一天,表演嘉宾进行了最后一次彩排。
安妮海瑟薇不仅凭借《姐姐的婚礼》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还将作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