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墓碑石 > 第27章 黄柿子村

第27章 黄柿子村(1/2)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航行,飞机终于在机场安全落地。

    狗哥站在航站的地面上,揉着自己的耳朵道:“下次再坐飞机,老子打死也不坐机翅上了,耳朵受不了啊。”

    刘洋白了他一眼道:“你不‘你是伟哥你牛逼,今天坐上大飞机,两侧引擎响不停,偏要问我行不行嘛?’”

    “这会儿怎么?你不行了?”

    狗哥撇了撇嘴,终究是没说话。

    “就这?”刘洋挖苦道:“一问一个不吱声啊!”

    “你坐飞机耳朵疼,是因为飞行当中气压的剧烈变化,中耳与外界气压不平衡所引起的。跟你坐在机翅还是机屁股有啥关系?”

    狗哥愣了愣道:“还有这说法?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刘洋懒得搭理他,跟着武峰走了。

    武峰这人简直就是像被人点了哑穴一般,除了必要的话语,全程根本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

    狗哥想着套套近乎,可是尝试了几次之后,见到武峰根本不搭理自己,也就不再自讨没趣了。

    下了飞机,三人又转坐动车,接着下了动车,又开始搭乘客车。一直到了客车也没有的时候,天色已经开始暗了下来,好在这里的日照时间比较长,已经将近晚上七点,还没有完全黑下来。

    三人又步行了大约一个小时,待天色完全暗了下来,三人才总算是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一个叫做“黄柿子”村的地方。

    之所以知道这村子叫黄柿子村,是因为这个偏僻的村落还保持着村口矗立木牌坊的习惯。

    牌坊上写着“黄柿子村”四个大字。

    整个村子似乎只有一条大路贯穿南北,将整个村子一分为二。

    大路两侧则是一间间的村民房屋。

    一般偏远农村的百姓生活习惯,都与都市里的人们并不相同,这里人们都习惯于早睡,除了信奉“早睡早起身体好”之外,主要还是因为可以节省下一些电费。

    而与老人不同的是,年轻人都比较喜欢熬夜,除了旺盛的精力之外,也喜欢看一些黄金剧场的电视节目。

    时近晚上九点,整个村子都显得静悄悄的,除了偶尔的传来的犬吠和一声呵斥。

    再就是一些不知名的虫子有节奏的鸣叫着。

    偶尔透过窗户还有一些不断闪烁的弱光,想必应该是电视屏幕所发出的,也说明这家里还有年轻的人尚未睡下。

    武峰带着二人来到一处木质二楼前,这户人家一楼的灯还亮着,见到有人来了,一个中年妇女拿着一个铁皮手电筒迎了出来。

    “你们可算是来了,我还以为你们不来了。等的我都快睡着了。”妇女抱怨着

    “杨二嫂。”武峰打着招呼道

    杨二嫂点了点头,领着三人直奔二楼。

    杨二嫂对着武峰安排道:“大兄弟,你就住这第一间吧。”

    “两个小伙子,就住第二间和第三间房。可行?”

    武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狗哥却说道:“不用那么麻烦,我跟老刘在学校的时候就一个屋,这还住一个屋就行。”

    杨二嫂点了点头道:“那行,反正每间屋子都有两张床。你们愿意怎么住就怎么住。”

    说完把钥匙给了三人又道:“你们先洗洗,我去给你们弄点吃的。”

    刘洋接过钥匙,道了一声谢,打开门上的锁,进了屋子。

    摸索了半天,终于在门口找到了灯的开关,一拉开关的绳子,随着“咯噔”一声,屋子里的灯泡亮了起来。

    这灯泡是最老式的那种钨丝灯,或许因为要节省电费,所以瓦数也不是很高,微微发黄的光,只够让人勉强看清屋里的东西。

    如同杨二嫂所说,屋子里一东一西摆放着两张竹床,床上的被褥和枕头俱全。

    倒是有一种火车站旁边小旅店的感觉。

    这一天的赶路,让刘洋觉得疲惫不堪,将身上的背包挂在墙上的钩子上,鞋子也未脱,便趴在了床上。

    刘洋本想这么先休息一会再起来洗漱,可当身体挨着床,顿时困意袭来,再也忍不住,直接睡了过去。

    迷迷糊糊中只觉得有人推自己。

    刘洋睁开眼睛一看,狗哥正端着一个碗,看见自己醒了,狗哥说道:“起来吃点吧,杨二嫂给下的饺子。”

    刘洋摆了摆手道:“不吃!”

    狗哥不死心,坐在刘洋的床上道:“多少吃点,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

    看着刘洋将被子一蒙,根本不搭理自己,自顾自的说道:“嗯。。舒服不如倒着!”

    “得了,我也不吃了。真特么累啊!”

    狗哥说完,把碗放在桌子上,一拉灯绳,同样未脱衣服直接躺下便睡了。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的玻璃,照射进木楼之内,刘洋被这阳光晃到了双眼,这才悠悠转醒。迷迷糊糊中,刘洋从兜里摸出了自己的小灵通,翻开盖子看了一眼,这才刚刚清晨六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