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崇祯亲自为太子朱慈烺定下了太子妃的人选——郑芝龙的女儿。
不过郑芝龙的女儿有外族血脉,不适合当太子妃,所以崇祯允许他从家族中过继。
这信号再明显不过:你郑家未来那点破事,朕不仅不追究了,还要让你当国丈,富贵与国同休!
面对崇祯抛出的橄榄枝,郑芝龙也是心潮澎湃。
崇祯找他商量,是否愿意将麾下庞大的私人船队改组为“大明海军”?
这意味着,以前揣进郑家口袋的航道税,以后就得进国库了。
郑芝龙眼皮子活络,自然有些肉疼。
崇祯深知其为人,立刻加码:“明俨(郑成功)现在是朕的义子,太子大婚前,朕会按宗室规矩给他封王。”
“你若愿改组海军,朕亦可为你封王,让你另一个儿子可以降等袭爵、世袭罔替。”
“改组后,你五服外的亲戚照样可以做海贸生意!”
这诱惑太大了!
尤其是“王爵”,很可能是实封,意味着真正的裂土封疆!
士绅、官员、勋贵们真的因为大清入关把所有人当奴才,就自愿捐出家产给国库?
他们会因为崇祯威胁他们不给钱就挖朱棣皇陵充作军资,为了自己的名声就捐钱?
不可能,没点实在的待遇,谁舍得出钱啊。
除了懂事的朝鲜,周围的藩属国,能被许的都许出去了。
至于更远的什么新大陆、欧洲、澳洲,反正暂时去不到,他们要,崇祯就给。
平定女真、安稳国内之后,明军就对外开拓,打下一地,立马兑现承诺。
化家为国的诱惑,古往今来几人可挡?
郑芝龙思前想后,最终一咬牙,同意了。
还主动请求朝廷派人监督海军,以示坦荡。
这下可炸了锅!
江南士绅们坐不住了,纷纷跳出来:“陛下,我们也有船队!”
“我们也愿捐给朝廷组建海军,不能让郑家一家独大啊!”
崇祯:“郑芝龙是南方人,海军即便需要平衡,也该引进北方势力。”
江南士绅立马搬出郑氏族谱:“陛下明鉴,郑芝龙祖籍河南,妥妥的北方人,应该引进我们纯正的南方人制衡才对。”
郑芝龙都被气笑了,“河南是北方?”
江南士绅:“当然!只有我们江南才算南方!”
郑芝龙:“我家先祖乃是东晋永嘉之乱时迁来福建,若这样论,你们祖上也是永嘉之乱迁来江南,你们也是北方人。”
江南士绅振振有词:“福建虽是南方,却是蛮夷之地,海军有蛮夷,自然该引进我们这些正统汉人制衡!”
晋商也跑来凑热闹:“我们才是根正苗红的北方人,海军也该有我们一份!”
朝堂上顿时吵成一锅粥。
最后,崇祯大手一挥,各打五十大板,来了个利益均沾。
郑家掌军,负责打仗。
江南士绅管钱,负责后勤。
晋商管账,负责审计。
一个海军,愣是被分成了三派。
这样会内耗,会不会影响战斗力?
当然……不会啦!
这三家转头就让他们出了五服的亲戚们,合伙成立了一家新的海贸公司。
利益绑在一起,这海军想不团结都难!
~~~~~~
大明皇家海军的成立,就像是给这架老旧帝国机器注入了新的润滑剂。
而给海军的第一项重任,便是搞粮食!
不计代价地从海外搞粮食!
朝堂之上,难得的意见统一。
就连平日里最爱扯皮的大臣们,此刻也清醒得可怕。
天幕剧透,接下来的十几年,天灾才是主旋律。
就算现在把女真按死了,地里长不出庄稼,饿急眼的百姓照样会揭竿而起。
到时候大明玩完,他们前期“投资”给崇祯打女真的银子,找谁报销去?
于是,几位重臣私下给郑芝龙递了话:手段嘛,可以灵活点。
哪怕是“借”,甚至是“拿”,只要能弄回粮食,朝廷平价收购。
至于顺手牵羊搞来的奴隶、金银、古董……呵呵,你们海军内部处理就好,就当是辛苦费了。
不过有个底线,朝鲜不能动。
朝鲜正忠心耿耿地给女真添堵呢,这样的好藩属,得护着。
说白了,这就是“奉旨劫掠”。
但面子工程得做到位,毕竟代表着天朝上国。
比如,让手下扮海盗抢一波,然后大明海军闪亮登场,“驱逐”海盗,再向受惊的商船收取一笔可观的“保护费”。
这套流程,只要不闹得天下皆知,官面上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但有一个地方,崇祯和朝臣们觉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