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578章 孙德明:节哀顺变。

第578章 孙德明:节哀顺变。(1/2)

    光绪试图辩解:“但藏地、苗疆、西域、东北,这些疆域是在我朝才真正……”

    “载湉兄,你这是倒果为因了。”孙德明温和却坚定地打断了他。

    “不是想吃就有饭,而是有饭才能吃。”

    “若无历代各朝不断经营发展,积累了力量和经验,何来今日之结果?”

    微微摇头,孙德明语气转而沉痛:“秦汉唐宋明,可有像你满清这般,成体系地歧视、压制,甚至毁灭人才与科技?”

    “蒙元同为胡人政权,但它平等的歧视所有无用之人,其底层蒙古民众同样困苦。”

    “而你口中的大清呢?”

    “自康熙朝天下稍定,火器研究便被严格禁止,不止汉人,连八旗子弟都不得接触!”

    “太平天国时,清军所用大炮竟还有大明永乐年间铸造的,四百年前的老古董,这不可笑吗?”

    孙德明的语气带着明显的讥讽。

    “还有那《四库全书》,看似文治盛世,十全武功,但被借编修之名查禁、销毁的典籍又有多少?”

    “纪晓岚若非深谙出卖祖宗之道,如何能得乾隆欢心?”

    “更有那传承千年的钦天监,竟长期由西洋人主导。”

    “直到道光年间和西洋人打起来了,才想起要换回汉人。”

    “观测天象,制定历法,此乃国家根本之一,交由西洋人,载湉兄,您当真觉得妥当吗?”

    钦天监在清朝为五品衙门,由满、汉官员同共同掌管。

    其中设管理钦天监事务大臣一人,监正满洲一人,汉一人,左监副满洲一人,汉一人,右监副满洲一人。

    康熙八年规定汉监正改用西洋人,名曰监修。

    康熙十四年裁保章正,每旗裁满洲天文生四名、汉军天文生三名、汉天文生八十名。

    雍正三年任用西洋人为监正,六年增西洋人监副一名。

    乾隆十年定监副以满、汉、西洋人分别担任,特派大臣兼理钦天监事务,增设西洋人左右监副各一人。

    乾隆四十四年以亲王管理监务。

    道光六年后不用西洋人,复设满、汉监正各一人,满、汉监副各二人。

    光绪比孙德明更清楚为什么这样做。

    他脸色微微发白,抬手似乎想阻止,却又无力地放下。

    孙德明却并未停歇,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敲在光绪心上:“那禁锢思想的八股取士,那被恢复并强化的跪拜之礼,种种弊端,被你们归咎于大明。”

    “但这紫禁城中,想必还存着大明的科举试卷、礼仪典章吧?”

    “载湉兄若有心,何不亲自去翻检对照一番,看看这其中的‘功劳’,究竟该算在谁的头上?”

    光绪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中带着一丝近乎哀求的神色:“德明,我不想争论这些过往是非。”

    “我只想问你,现在,此刻,大清还有没有救?该如何救?”

    孙德明看着这位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怜悯。

    他放缓了语气,如同医生面对绝症患者:“载湉兄,我是学医的。”

    “我们这行当,有时候面对无法挽回的局面,最常说的话是……”他顿了顿,清晰地吐出四个字,“节哀顺变。”

    光绪的脸瞬间失去了最后一点血色。

    “自古王朝寿数,难逾三百年。”孙德明继续道,声音低沉而肯定,“皆因积弊日久,矛盾深重,如同堆满了火药桶,只差一颗火星。”

    “欲要解救,无非两途。”

    “其一,如商鞅、张居正那般,自上而下,雷霆变法。”

    “然则,载湉兄,您觉得如今的大清,可能做到?”

    “八旗权贵、各地督抚,谁会答应?”

    “其二,对外征伐,掠夺他国财富以缓解内部困境。”

    “且不说如今西洋列强船坚炮利,大清可有胜算?”

    “即便有,八旗子弟可还堪驱策?”

    “汉人官兵又凭什么为你们满清卖命?”

    “他们难道不知,即便抢回十两银子,其中九两也要流入八旗囊中?”

    “汉人如果愿意为你们满清卖命,只可能是打着借鸡生蛋的主意。”

    “你们八旗也不全是傻子,太平天国之时便意识到这点。”

    他轻轻摇头,打破了光绪眼中最后一点微光: “所以,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

    “您拿什么去说服那些只想维持现状,等着改朝换代后继续做新朝奴才的既得利益者们?”

    “他们和大明末年的文官并无不同,天下姓朱还是姓爱新觉罗,于他们而言,无非是换个主子伺候罢了。”

    光绪犹不死心,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那……若学英吉利之君主立宪,或效法美利坚、法兰西,行共和之制呢?”

    “难道都救不了这华夏吗?”

    光绪下意识地将大清换成了华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