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644章 换个老爷,这世道就会好吗?

第644章 换个老爷,这世道就会好吗?(2/3)

:“八千万……这得是多少钱啊?”

    旁边一位士子好心为他解惑:“老丈,若不论钱币价值变迁,单将这八千万视作八千万文铜钱,可购米八万石。”

    他蹲下身,用树枝在地上划算片刻,抬头道:“若一人日食一升五合米,这八万石,足够吃上一万四千六百余年。”

    “从三皇五帝吃到今日,都绰绰有余。”

    老农连连摆手:“啥样的人家啊,一天能吃一升五合?有个零头都了不得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后生,要按后世的光景,这些钱能吃多久?”

    士子略一沉吟,回想起曾在天幕惊鸿一瞥的后世物价:“若按后世米价三元一斤计,八千万可买米二千六百余万斤。”

    “即便一日消耗一斤,也足够一人吃上七万多年。”

    “况且后世物产丰饶,肉蛋充足,或许一年也吃不了几斤米。”

    他顿了顿,换了个更直观的说法:“若全用来买猪肉,按后世市价,能买八百万斤。”

    “足以从女娲娘娘造人那年吃起,吃到今天还有富余。”

    老农听得怔住,下意识擦了擦嘴角,眼中泛起憧憬的光:“后生,俺听说永乐老爷派了宝船去倭岛挖白银黄金哩?”

    “天幕上说,那里的金银几百年都挖不完,该比这八千万还多吧?”

    “等船队回来,咱们是不是也能像后人一样,顿顿吃饱饭了?”

    士子闻言,脸上掠过一丝不忍,轻声道:“老丈,黄金白银……它不能当饭吃啊。”

    “咱大明的田地就这么多,产出的粮食也就这么多。”

    “真想让人人都吃饱穿暖,终究得像后世那般,钻研学问,弄出高产的稻种才行。”

    见老农神色黯淡下去,士子又赶忙宽慰:“不过,海外金银涌入,市面上钱多了,米价想必不会再大涨。”

    “届时可从藩属国采买粮食,米价或许还会降。”

    “咱们把藩属国的米买了,”老农却突然反问,浑浊的眼中透着一丝悲悯,“那他们国家的百姓吃啥?会不会……饿死?”

    士子喉头一哽,那句“不会”终究没能说出口。

    他太清楚,面对真金白银,贵族老爷们会如何行事。

    即便米粮被搜刮一空,饿殍遍野,他们恐怕也会剖开饥民的肚肠,将最后一点能换钱的东西掏出来。

    老农见他沉默,自嘲地笑了笑:“读书人,是俺想多了。”

    “自己都顾不好,哪有闲心操心别人呢。”

    “老丈心善。”士子勉强笑了笑,转移话头,“待金银入库,国库充盈,陛下或许会酌情减免税赋。”

    “唉——”老农望着远方,长长叹了口气。

    “俺爹是陕西人,前朝关中大旱,他逃难出来,碰见个当官儿的,那人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俺爹把这话记了一辈子,时常念叨。”

    “洪武老爷赶跑了蒙古人,建了大明。”

    “后来建文老爷当家,说燕贼造反,那时永乐老爷还是燕王,说要‘清君侧’,除奸臣,救民于水火。”

    “再后来,建文老爷一把火烧没了,燕王坐了龙庭,成了永乐老爷。”

    “俺出生时,正赶上红巾军闹事。”

    “旗帜换了一茬又一茬,年号改了一个又一个。”

    “朝廷上的官老爷,那些豪门大户,也是换了一拨又一拨。”

    他说到这里,声音渐渐低沉下去,那双看尽了朝代更迭、世事变迁的眼睛,茫然地望向士子,问出了一个沉重到他枯瘦的肩膀几乎无法承受的问题:

    “读书人,你给俺句实在话……这世道,它真的……会好么?”

    问题问出的瞬间,周遭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

    田野的风声、远处的犬吠,似乎都在这一刻远去。

    他那浑浊的眼眸里,竟在刹那间燃起一点微弱的、近乎乞求的光,紧紧锁在士子年轻的脸上,仿佛想从这张代表着知识与未来的面孔上,抠出一个确切的、能让他心安的回答。

    士子浑身一震,喉头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堵住。

    他张了张嘴,那些圣贤书中的道理、那些对盛世未来的勾勒,此刻在老者那浓缩了百年苦难的凝视下,竟显得如此轻飘,如此苍白无力。

    他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只能怔在原地,承受着那目光的重量。

    老者前倾着的身子,就在这死寂的沉默中,一点点、一点点地塌了下去。

    他眼中那点微弱的光,如同风中残烛,迅速熄灭了,最终只剩下一片深不见底的疲惫与了然。

    他不再看了。

    仿佛已经得到了唯一的、也是最终的答案。

    他用手撑着膝盖,极其缓慢地直起些腰,又像是被无形的重担立刻压弯。

    然后,他转过身,迈开了步子,那身影融入田垄的尘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