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 第593章 再搅一搅

第593章 再搅一搅(1/2)

    二张之才名,无需多言。

    他们是辅佐孙策创立江东基业,又临危受命,辅佐孙权建立起孙吴政权的肱股之臣。

    张新对他们已经眼馋很久了。

    早在青州之时,他就考虑过,要不要派人去征辟二张。

    青徐相邻,路又不远。

    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二张虽然有才,却也有一个汉朝士人普遍存在的臭毛病。

    邀名。

    汉朝实行的是察举制,也就是内部推荐。

    说白了,得靠关系。

    有关系的人,起步就是郎官、百石吏。

    没关系的人,能做一个斗食小吏就已经很不错了。

    更大的可能还是一辈子无法出仕。

    这也是汉人为什么对‘知遇之恩’无比看重的原因。

    若是没有恩主的提携,即使真有经天纬地之才,这辈子也没有施展的空间。

    没有关系,又不甘于平凡,想要出仕的人怎么办?

    那就只能邀名。

    名气大了,你就是贤士。

    朝廷、官府知道以后,为了树立形象,强调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往往都会下令征辟这些名士。

    名气再大一点,地方长吏为了自己的名声,甚至会亲自上门去请。

    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袁绍的高祖袁安。

    袁安在未出仕时,为了寻求机遇,来到雒阳。

    有一年冬天,雒阳大雪。

    每当下雪之时,地方长吏都会带领官吏前往一些贫苦百姓的家中,看看有没有人生病,有没有人被冻死。

    袁安知道这点,就故意不扫院中的雪,在家等着官吏上门。

    果然,雒阳令见他家院子的积雪无人清扫,还以为有人被冻死了,连忙令人扫开一条道路,见到了被冻得瑟瑟发抖的袁安。

    雒阳令很奇怪,就问他:“你都冻成这逼样了,为什么不找别人求助一下?”

    袁安回道:“大雪天的,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我怎么好意思呢?”

    雒阳令见袁安宁愿自己冻死,也不肯麻烦别人,便认为他有德,将他举为孝廉。

    袁安借此得以进入官场,最终官至司徒。

    就因为这一句话,才有了后来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邀名之法如此有效,汉朝士人自然争先恐后。

    其中不乏一些手段激烈之辈。

    比如陶谦,就曾通过羞辱身为三公的张温,来为自己扬名。

    再如喷射战士祢衡,走到哪喷到哪。

    当然了,以二张的德行,倒也不至于用如此下作的方法。

    他们邀名的方法,属于是汉朝士人比较常见的一种。

    矜持。

    说白了就是自抬身价,待价而沽。

    张紘曾拒绝本州刺史举他为茂才,又接连拒绝过何进、朱儁、荀爽等人的征辟。

    要知道,这些人起步都是三公,征辟他做掾属,那是多少人都求不来的机会?

    他嫌官小,就是不去,以拒绝三公征辟,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后来孙策请他做谋主,待遇够了,他就屁颠屁颠的去了。

    张昭也差不多。

    陶谦举他做茂才,他嫌弃不做。

    孙策以谋主之位相待,立马就去。

    如今张新集团的核心圈层,早已没了二张的位置。

    过来做个边缘人物,张新估计他们也不愿意。

    赵昱就不一样了。

    他去做并州刺史,肯定要借二张这些乡人的力量。

    他们又有交情。

    二张在赵昱麾下,绝对是核心中的核心!

    地位杠杠滴。

    至于二人日后如何安排,那是日后的事。

    反正先把人骗......请过来再说。

    “请子纲、子布来并州任职么......”

    赵昱略微思索了一番,点头应下,“大将军之意,昱已知晓。”

    “昱会写信给子纲和子布,召他们前来。”

    赵昱和张昭、张紘是好友,对他们的才能知之甚深,打心底里认为,二张之能远胜于他。

    淮泗之地又没有什么明主。

    陶谦昏乱,袁术骄肆,笮融残暴......

    刘繇......

    赵昱现在还不知道刘繇即将出任扬州刺史的消息。

    就这么几个歪瓜裂枣,实在是配不上二张。

    他们继续留在徐州,也是埋没才华,倒不如先来并州做点事。

    张新如此看重他们,只要做出一些政绩以为晋身之资,将来平步青云,不成问题。

    “那就有劳元达先生了。”

    张新大喜,“这几日就请元达先在长安休息,待我下次朝会向天子请得任命,元达再去上任。”

    “多谢大将军。”

    话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