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520章 全线爆发

第520章 全线爆发(3/3)

,文中写道:“这款蓝色机身的小巧设备,正在改变美国人听音乐的方式——它没有收音机的杂音,也不需要像唱片播放器那样固定在室内,只需一节电池,就能让音乐‘随身影随’。”

    上市首周,美的随身听在美国的销量便突破 4000台,纽约、洛杉矶的梅西百货等主流卖场纷纷追加订单,甚至有经销商主动提出“独家区域代理”的合作意向。

    从香港街头的“时尚单品”到美国市场的“热销电子品”,美的随身听用一场“迟到的上市”,证明了其跨越地域与文化的产品吸引力,也为美的集团的全球电子消费品布局,打下了关键一役。

    美的随身听在全球市场的热销,让索尼、飞利浦这两家老牌电子巨头坐不住了。看着美的从香港起家,凭借一款“能随身携带的音乐设备”横扫欧美市场,两家企业除了羡慕,更迅速启动了追赶计划——只是这一次,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此前从未有过的局面:想要研发同类产品,必须先向美的集团缴纳专利费。

    回溯几年前,美的集团在电子领域起步时,曾多次因技术专利向索尼、飞利浦“低头”——特别是卡式磁带录音机录音机的专利费,美的都需支付高额专利授权费才能合法生产,这也让美的在成本控制上屡屡受限。

    如今风水轮流转,美的随身听凭借“便携播放结构”“耳机适配接口”等多项核心专利,构建起严密的技术壁垒,让想要入局的索尼、飞利浦不得不主动上门洽谈授权。

    索尼东京研发中心内,工程师们对着拆解的美的随身听反复研究,却始终无法绕开核心专利。

    “如果强行仿制,一旦被起诉,不仅要面临巨额赔偿,还会影响品牌声誉。”最终,索尼不得不派出代表团赴香港,与美的集团签订专利授权协议。

    飞利浦的处境同样如此。其荷兰总部原本计划凭借自身在音频技术上的优势,快速推出“竞品”,但美的的专利是绝对绕不过的。

    就好比当年米罗华公司的游戏主机专利,这些年干脆不卖主机游戏,而是专门去打官司,获得一笔笔专利费,以及补偿。

    权衡利弊后,飞利浦也选择与美的达成授权合作,专利费标准与索尼相近。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缴纳了专利费,索尼、飞利浦的同类产品也未必能撼动美的随身听的市场地位——美的优势明显,最主要还是价格,其次是先入为主的影响力。

    这场“专利费的反转”,不仅让美的集团在电子消费品领域彻底站稳脚跟,更标志着香港科技企业从“技术追随者”向“产品创新者”的转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