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赵君臣想来是担心自己真的回去了,没了转圜的余地,这才如此。
可谓是峰回路转!
还好陆遥不在,不然,陆遥怕是会跳出来阻挡此事了。
难怪这么多大臣都是一脸错愕,显然,他们也不想传出去让陆遥知道了。
原来赵普让陆遥这个时候休沐,这是他们君臣离心,赵泰和其他人都是同意和亲退兵的,主战的怕也是陆遥和那一小撮人。
“县主血脉一样尊崇,只要县主不是假的就行!
不知还需要多久,才能确定和亲人选?”
董其格点头应了下来。
“县主要封为公主,还有准备公主的侍卫仪仗等物,五天之内当可办完!”
礼部尚书刘大人开口答道。
泰王和康王则有点发懵,到现在还没缓过来。
看着礼部尚书和顾相轮流出来说,而陛下则一脸平静地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切,显然这是陛下早已定好的。
两人不敢言语,只是默默听着。
“那外臣便等着陛下的好消息了!陛下,外臣等告退!”
董其格躬身朝赵泰行了一礼,告退离去。
目标达成,那就可以了,以免言多必失,也给大赵一种咄咄逼人的姿态,引发他们的反感与愤怒。
“诸位远道而来,不用天天待在驿馆里面,京都风物,还是不错的!”
赵泰不咸不淡地说道。
其中的嘲讽之意,董其格只当没听着。
不过是大赵君臣觉得向吐蕃低头,想着嘴上得些便宜,聊以自慰而已。
为了达成目的,唾面尚可自干,何况几句冷言冷语?
本来打算借机骂一顿莫云天,但是如今这般却是不适合再说了,塞勒三人的尸首就算是送给他们也没关系了。
“安儿,康儿,今日之事,你们怎么看?”
等吐蕃使臣走远,赵泰开口问道。
众臣闻言,耳朵立马竖了起来,这两个殿下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便从这御前奏对来体现。
“回禀父皇,儿臣觉得董其格没有预想中吐蕃人的那种强势与狂妄!
儿臣以为,这很奇怪,只是因何这般,请恕儿臣学识尚浅,辨别不出来!”
泰王出列发言道。
几个老臣有些异样地看向了泰王,不说这个泰王尚武,耿直良善么?
没想到他居然可以看出来这一点。
“嗯,多看多想多问,足够了解了,才好决定怎么应对!不错!”
赵泰对泰王表示了肯定,现在压力给到康王这边。
泰王回到自己站位的时候,康王出列,躬身行礼后,朗声道:
“回禀父皇,儿臣觉得,董其格此人的表现,都在父皇和诸位大人的预料之中。
宰相大人既然如此说,想来,也是和亲退兵的策略,对我大赵有利!
只是,此事,大赵子民要接受,或许还有一定的难度!”
康王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说得也很在理,而且还抛出了新的问题,如此一来,显示出,他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深入的思考。
殿内群臣不少人颔首点头,康王殿下所说的问题,的确需要商榷。
“哦,诸位爱卿,你们觉得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让大赵子民接受呢?”
“回禀陛下,此事是不是先出个告示?
福王爷被刺一案,先了结,说与吐蕃无关。
这般便也可让百姓知道,退兵并非我们退让,和亲亦如是!”
韩墨偷瞄一眼,这人是吏部的郎中令,这人此计看似可行,但是这般说出去,先前征西大军的出动便成了玩笑,大赵朝廷的声誉便丢了个干净。
这人是没脑子?还是?韩墨看不清楚,默默看着。
“你们俩觉得如何?”
赵泰继续就这个方略开口问向泰王和康王。
韩墨心想,这个怕是六部各位大佬出各种问题来考验两位殿下,而故意挖的坑了。
“回禀父皇,儿臣以为不可,如此有损我大赵声誉。只是儿臣思来想去,确实难以两全!
儿臣愿闻诸位大人的高见!”
泰王表达完意见后果断认怂,自己想不出来好办法,倒不如直接认怂,免得出了错漏,被人斥责。
赵泰见他这般,倒也没有什么不满意,能认清自己也算可以了。
“回禀父皇,与其如此,不妨将吐蕃铁骑大军压境的军情放出去!
此事虽然显得朝廷软弱,倒也可以激起百姓的报国之心!
这是为了百姓受的委屈,想来百姓是能接受的!”
康王的方略,让众人不由眼前一亮,这与昨夜的小朝议,各部大佬商量出来的方略,不谋而合!
若非清楚这个方略没有泄露出去,赵泰都会怀疑,是不是这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