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天唐锦绣 > 第二一八五章 风高浪急

第二一八五章 风高浪急(1/2)

    如今真蜡虽然名义上尚未分裂,实则南北各自为政的局势已经形成,婆罗提拔乃真蜡南方重镇,实际意义上已经成为“水真蜡”之都城。

    另外一路则在副将习君买统率之下攻克吞武里,击败当地武装之后登陆,五千人马亦是沿着昭披耶河溯流而上,最终将与翻越雾温岭山口折而北上的刘仁愿两面夹击真蜡国度他曲城。

    三路大军浩浩荡荡,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

    *****

    春雨拂润,万物竞发。

    御书房内茶香氤氲、檀香袅袅。

    年节之后,李承乾的身躯逐渐瘦下来,精神看上去也较以往更为矍铄,蓄起来的胡须也平添了几分成熟精干。

    靠窗的地席上,李勣、李靖、程咬金、郑仁泰、刘仁轨等人尽皆在座,或低头喝着茶水,或聆听陛下言语。

    李承乾跪坐居中,眼神环视一周,开门见山:“自仁和初年长孙无忌宫兵变以来,东宫六率扶保朕登基即位立下汗马功劳,其后太极宫兵变亦是居功至伟,一众将校功勋卓著,却只予嘉奖迟迟未能得到升迁。赏罚分明乃治国之本,朕此番欲对当初有功之臣予以褒奖,使其左迁奉调、各居其位,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场面瞬间安静下来,诸人心思不一,但都知道陛下此举必有深意。

    先是将“百骑司”统领撤换,继而向东宫六率开刀……虽未明言,但陛下之心意却昭然若揭。

    尤为可虑的是,在场好几人都是军机大臣,此等攸关东宫六率将校调职之事陛下未在军机处商议,反而在御书房内召集诸人,这是想要架空军机处吗?

    不过倒也能够理解,首席军机大臣房俊身在华亭镇,正是军机处最为薄弱之时,这个时候拿军机处开刀再合适不过,等房俊回京之时木已成舟,徒唤奈何?

    诸人心思莫名,一时间有些沉默。

    新任兵部尚书刘仁轨开口,神情恭谨:“陛下赏罚分明、内外一体,实乃明君之为也,臣等无不奉诏。只是东宫六率全体将校之功勋铨叙颇为繁杂,待兵部仔细审核、小心甄别之后报于陛下,再请陛下定夺。”

    所有人都向正襟危坐的刘仁轨看去,略感惊诧。

    所谓“仔细审核、小心甄别”,无非是拖延时间而已,等到房俊回京自有主张。倘若此刻任由陛下架空军机处、甚至剥夺兵部权责,则兵部权威受到打压。

    这还真是房俊的“鹰犬爪牙”,区区新任兵部尚书就敢当面驳回陛下圣谕……

    李承乾从来不是喜怒不形于色之人,闻言面色有些难看,不悦道:“太尉坐镇华亭、指挥中南大战,为国奔波过于操劳,些许小事,何必劳烦于他?就这么定了吧。”

    刘仁轨颔首,恭声道:“微臣谨遵皇命,回去之后便吩咐清吏司官员审核有功之臣的功绩,之后呈于陛下定夺。”

    其余诸人纷纷侧目。

    说是“谨遵皇命”,可主张却半点未变,仍旧要求由兵部来主持。

    李承乾强忍怒气,怒视刘仁轨。

    兵部便是房二一手遮天,连我这个大唐皇帝都插手不得了?

    简直岂有此理!

    李靖胡须早已花白,这两年沉心于教导学生、著书立说,对于朝政不闻不问、毫不介怀,但此刻却也不能冷眼旁观。

    “陛下明鉴,两次兵变东宫六率功勋卓著,书院之中亦有诸多学子参与,故而此番叙功涉及之人数众多,必定要好好审核、甄别,不能使得有功者无奖、少奖,更不能令无功、少功者冒领军功、滥竽充数,不可骤然为之,一旦出了差错不仅扰乱叙功体系,更会令陛下声威受损。”

    李承乾面沉似水,默然不语。

    他看出来了,李靖、刘仁轨两人自持声望不足不能令他收回成命,所以采取了“拖字诀”,只要拖到房俊回京,自有房俊去主张。

    偏偏两人占住了道理,令他莫可奈何,总不能当真跳过兵部由自己对有功之人随意任命吧?

    那肯定是要出差错的。

    叙功之事可以由兵部进行,但决定权要握在自己手里,不能无限期拖延。

    他看向李勣:“英公以为如何?”

    李勣暗叹一声。

    很多时候他都觉得太宗皇帝当年易储之意其实并无差错,且不论才能之高低,仅以“杀伐决断”这一条来说,李承乾不如李治多矣。

    想想当初得到长孙无忌支持的李治断然谋反,兴兵直入太极宫,那是何等杀伐决断、破釜沉舟?

    今日倘若换了李治,早已强硬命令兵部予以配合、明日一早便拿出叙功人员名单,强行任免升迁,兵部难道当真敢抗命不遵?

    但现在陛下不愿与兵部直接冲突,以免将来直面房俊之时理亏。

    这倒也罢了,却又想要将他抬出来顶上去……

    尽管心中不愿,却也只能予以配合。

    “正如卫公与刘尚书所言,东宫六率之中有功者不计其数,予以审核、甄别必须严格谨慎,万万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