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些被李青松主动释放出去,密集对准G76方向的那些望远镜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在超新星爆炸能量到来的这一瞬间之中,便有50%以上被这巨大的能量冲击烧毁了镜片,完全失去了观测能力。
剩下的望远镜也受到了严重影响,预计仅能再持续不超过一天时间也将会完全损坏。
但没关系。李青松已经提前准备了更多的观测设备。前边的设备损坏了,后边的就补上。
如此宝贵的观测机会可万万不能错过。
看着这几乎被搅到天翻地覆的恒星系,李青松心中由衷发出了一声感叹。
“这就是超新星爆炸啊……果然,被称之为宇宙中最激烈的天文事件不是没有道理的。
要不是提前找了个恒星系躲避,此刻仍旧处于太空中的话,被这股能量追上,纵然间隔几十光年,我的舰队也必定要损失惨重,能有一小半飞船幸存都算是烧高香了。”
间隔几十光年,超新星爆炸的影响尚且如此巨大,那……存在于G76星系之中的那些星体呢?
在这持续不断地观测之中,李青松渐渐看清楚了那些星体的命运。
无论是之前被自己占据的G76b、G76d行星,还是之前被紫月文明占据的G76c、G76e行星,无论它们是类似地球的岩质行星,还是类似木星的气态巨行星,在超新星爆炸发生的这一刻,全都迎来了同样的命运。
首先施加到它们身上的,是猛烈到比李青松此刻所在星系高出数万亿倍的狂暴辐射。
这些高能粒子一瞬间便会将类似地球的行星的大气层完全剥离。便连星球地表,也会被瞬间烤焦烤化,令其汽化,然后再度剥离。
纵然是如同珠穆朗玛峰一般的高山,在这狂暴能量的侵蚀之下,也支撑不了万分之一秒,一瞬间便会彻底消失。
整颗星球的整个岩层都会被彻底剥离。
但此刻这颗星球所受到的仅仅只是Ia型超新星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影响而已。
没错,光辐射、高能粒子辐射,能量虽然已经足够狂暴,虽然已经足以间隔数百万亿公里距离照亮李青松此刻所栖身的这个恒星系,融化矮行星上的那些水冰,搅动恒星活动,它的总能量却仅仅只占据Ia型超新星爆炸总能量的1%左右而已。
Ia型超新星爆炸,99%的能量是通过另一种方式释放的。
冲击波!
爆炸发生之前,白矮星的质量可以达到太阳的大约1.4倍,约等同于46万颗地球的总质量。
而一旦发生爆炸,这等同于46万颗地球的总质量会被完全炸碎,一点都不剩下。
这些质量甚至可以被加速到每秒钟数万公里的速度,无差别横扫周边一切有形无形的存在。
在如此猛烈的冲击之下,区区行星算得了什么?
无论类地行星,还是类木行星,在这冲击波下都会被完全摧毁。
是的,完全摧毁,一点都不会剩下。
便连那颗质量达到了太阳数倍,始终在为白矮星提供物质的红巨星,也逃不过被彻底毁灭的命运。
它和白矮星之间的距离太近了,它的体积也太大太大了,这一次超新星爆炸之中,相当一部分能量灌注到了它身上。
于是,这颗庞大恒星的外层大气同样被轻而易举的剥离,如同狂风吹散了烟雾一般。
紧接着便是它内部的,处于高温高压之下的氢包层和氦包层。
失去了外部压力,这些包层也开始了剧烈的膨胀,密度迅速降低,变得愈发稀疏。而这稀疏,再度为超新星爆炸的剥离作用提供了便利。
它就像是一个不断散发烟雾的大火堆一般,冒出多少烟雾就被狂风吹散多少,吹着吹着,这颗恒星也只剩下了一颗处于简并态的致密核心。
但就算这致密核心也承受不住如此狂猛的能量冲击,最终,这颗半径达到了5000万公里的庞大恒星,在超新星爆炸的波及之下也完全消散。
而这一切,仅仅只用去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仅仅一天时间而已,一个存在了十几亿年的星系,便彻底烟消云散,化作了太空之中的一团温度极高、速度极快、极为明亮的星云。
一直持续了十几天时间,那一团星云才慢慢黯淡,最终肉眼不可见。
但狂猛的辐射还依旧持续着。李青松又躲藏了两个多月,也持续观测了两个多月,才算是将超新星爆炸最为猛烈的阶段扛过去。
“要是当初的人类文明存在于我现在这个星系里,就算科技实力再提升一倍,也根本扛不住如此猛烈的冲击,必定会全部灭绝。”
看着这一次超新星爆炸过程自己所收集到的那些资料,李青松心中满是感叹。
现阶段的辐射仍旧强烈,但总归是比之前减弱了许多,可以承受了。于是,一颗又一颗矮行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