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 > 第372章 马邑之战

第372章 马邑之战(1/2)

    魏程的主力配置非常强悍。

    仅仅黑骧骑兵就有八千,精锐步兵的数量配置有一万,剩下的两万多人,即便是负责后勤,也可以随时上战场。

    也就是说,魏国在云中安排的后勤兵,也是正规军级别的。

    这无疑是一支劲旅。

    再看看晋军的配置。

    姬清颜的身份非常特殊,她可以说是晋国军中的灵魂人物。

    但她却是女的,女性在领军方面,天然比男性要弱了一层。

    众所周知,在这种时代,一个人能坐到一个位置上,他的才能可能只占三分之一,甚至更小。

    他能上位的几个核心点,血缘、关系网、资历等等。

    仅仅靠才能就想坐上很高的位置,几乎不可能。

    而姬清颜呢?

    她的才能可以说占了七成的因素,还有三成是她的血统,因为她的血统,给了她展露才能的机会。

    那是不是只要是皇家的血统,而且是女的,就有展露才能的机会呢?

    也不是!

    还要等待特殊的时机:当年云中被魏国突袭,晋军全线溃败,朝中无一人敢站出来,只有姬清颜愿意站出来。

    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她才登上了这个舞台,展露出她惊人的天赋。

    但晋国的国情却非常特殊,皇权被相权死死压制,导致每次只有战争的时候,她才有机会领兵。

    也就是说,军队的军饷、人事任命、调兵权,都不在她手里。

    直到后来,夏魏晋三国局势再生突变。

    李彦开始以技术贸易垄断的形式,与晋国展开合作,这个合作对象就是老相好姬清颜。

    姬清颜这个时候,才有机会获得丰厚的资金回报。

    又因为李彦穿越而来,快速组织打下各方力量抗魏,导致原本魏国灭夏的战略在关键时刻夭折。

    太康年间的第一次夏魏之战,大夏在西线与晋国合纵,取得秦州大捷,逼迫闻渊撤退,魏国以三线溃败告终。

    这不得不让魏国重新调整对各国战略。

    调整的方式就是先剪除掉李彦的这个最大盟友,也就是晋国。

    于是有了太康八年的西进灭晋,也就是第二次晋魏之战。

    这一战,从外部局势看,魏国战败撤回。

    从晋国内部政治生态来看,姬清颜的军功达到极点,再加上李彦的经济支持,以及精盐的绝对垄断地位,让姬清颜有了在晋国内部独立募兵的实力。

    独立募兵从法理上,也得到了晋主的支持。

    让姬清颜一步步进化成现在的完全体。

    也就是财政权、人事权、调兵权、统兵权集一身,成为脱离晋国中书省的独立势力。

    你可以认为是一个军阀,但从法理上却可以解释为晋国皇帝另设了新军。

    那么问题来了,姬清颜麾下的军队配置如何呢?

    显然,精锐只有少部分,绝大部分依然是新兵。

    毕竟她取得那些权力,是去年的事情。

    她手中的精锐是这些年一直跟着她的流云军,也就五千人而已,这还是晋国从自己的内帑拿钱养的。

    也就是说,眼下马邑的晋军,绝大部分其实都是新兵,甚至留在云中城下的,也是新兵。

    这就逼得晋军统帅江景问,在马邑周围驻防。

    原本是围攻马邑城池的,现在晋军反而在马邑城外设下防御。

    又是栅栏,又是拒马桩。

    能上的都上了。

    但晋军又不敢把防御全部拉满,因为江景问担心魏军只围不打。

    只围不打,也不符合晋军的需求。

    所以防御适中。

    马邑的魏军当天接到了魏程的命令,开始做准备。

    四月初一一大早,魏军开始拔营。

    从各军,到各营,都行动起来。

    主力骑兵从大军两翼行动,如同长龙横陈在大地上,卷起尘埃。

    铁蹄声震动下,中军的步兵开始往前移动,浩浩荡荡,整齐有序。

    铁甲在阳光的映照下,发出耀眼的光辉,一眼望去,如同无边无际的钢铁海洋在涌动。

    飞舞的旌旗遮天蔽日,长枪如同森林。

    在最前面的是铁足军,魏军的重步兵,由参将卢陵率领。

    卢陵出身幽州卢氏,是名门望族,他体格健壮如牛,披着一身黑甲。

    在他的带领下,铁足军如同凝固成一片的铁块,向前推进,大地仿佛随着铁足军的脚步而震动。

    左侧的则是虎豹军的步兵,参将是赵谦,赵谦出自邯郸赵氏,赵氏是赵国皇族之后。

    赵国灭亡的时候,一部分皇族被赦免,后来在魏国世代高官、边将。

    号角声响起,大军开始加快速度往前推进。

    在尚未靠近的时候,太阳突然被遮住了。

    如果这个时候抬头看去,就能看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