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心里描写。
所谓的自己被散发出火焰的瑞德抓住,不过就像是某苦命鸳鸯一样,一个爆发出巨大的妒火,想要掌控另外一个人。
是的,那些火焰不是真正的火焰,而是内心的妒火,欲望之火,是象征着瑞德内心的狂热与炙热。
这么写,大概率能巩固自己与瑞德的友谊。
但考虑到这么写过于基情,且写出来的东西,是会应验的,那友谊怕是要朝着成都方向发展,于是他果断否决了这一点。
闻夕树很快又想到了一种写法,解构主义,通过解构主义来解构角色关系。
这是一幅名为《信任》的油画。它运用了强烈的象征主义手法。画中的瑞德并非其本体,而是‘被操纵的愤怒’之象征,他脖颈上的黑色烙印是‘外部意志’的视觉符号。
火焰占据了七成画面,这并非写实的火焰,而是预示着“情绪失控”的毁灭性能量。画面中央的“我”,也并非真实的闻夕树,而是“无辜的受难者”之艺术形象。
整幅画作的真正主题,并非同伴相残,而是一个正直的灵魂正在与某种外来的精神操控进行殊死搏斗。
画家的笔触在瑞德的眼角处略显迟疑,暗示着其本心的挣扎。
但闻夕树在落笔瞬间,考虑到了一种可能性,画中的瑞德并非本体,画中的“我”也并非真实的闻夕树。
这两句写出来,很可能会被规则抹杀,使其判定为不实描写。
毕竟,画中的怒火者,毫无疑问就是瑞德,画中的受害者,毫无疑问就是自己。
所以必须还原。
于是闻夕树给出了第一幅画的最终解决方案。
“画中的闻夕树被恶灵入侵,这一刻,瑞德被伟大的笔主赋予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他爆发出怒火,如同炎神降临,他扼住闻夕树的咽喉,磅礴的火焰溢体而出,但那些火焰是神圣的,是光明的,它们是瑞德内心的正义。
恶灵试图也入侵瑞德,瑞德的表情变得扭曲,脖子周围出现黑色烙印,但无济于事。
在这股巨大的神圣火焰的影响下,恶灵终于承受不住,画作一缕黑烟,从闻夕树嘴里被吐出,就像神父面对恶灵附身之人,用绝对的神圣,完成了驱魔。
画的名字叫做信任,这意味着,闻夕树从未在这过程里反抗,始终对瑞德保持信任,相信瑞德可以帮助自己。”
落笔。
这一瞬间,黑板上一道漆黑之影,如同箭矢一般朝着闻夕树撞来。
闻夕树一惊,本能要躲,但很快闻夕树意识到了,自己可以不用躲。
这是在应验。
落笔的瞬间,自己写下的内容会成为真实发生的事情。
瑞德也在这一刻,看到了一道恶灵,俯身闻夕树。
【你的伙伴很会投机取巧,恭喜你瑞德,我将赋予你一股你不会的力量,从现在起,你的火焰除了烧毁一切的实质性火焰,还有能够防御精神攻击的驱逐性神圣火焰。啊,我不想这么做,但他确实合理的用笔写下了这些东西,而且确实符合许愿规则,没有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也没有与我留下的手段相冲突。】
在笔镇,笔主就是无所不能的。
他制定的规则,他自己也要接受。
闻夕树其实也想过,瑞德爆发出怒火形态,用强大的火焰摧毁了一切笔镇的怪物。
但这样写,很可能会触发某些防御机制。
就好像有些作者为了防止举报,会在开头打补丁,所以如果自己是笔主,将笔主权限赋予答题人之前,一定会打些补丁,让答题人的卷子不至于过于天花乱坠。
不至于威胁到笔镇根基。
这也是闻夕树写的比较保守的原因。
此刻,闻夕树被瑞德扼住咽喉,恶灵入侵让闻夕树内心生出许多负面情绪。
不过很快,温暖的火焰让他意识渐渐清醒,恶灵借助他的身体,发出了凄厉的叫声。
最终,一切如同他描述的那般,瑞德驱散了恶灵。
当火焰消散,瑞德周围的“同学”,已经开始痛苦的呻吟,显然,它们也属于“恶灵”。
不过那团文字阴影组成的人形轮廓的老师,似乎不在意这些。
瑞德惊讶的说道:
“我靠,我掌握了新能力!我的火焰,还能驱魔!兄弟,这第一张画,你算是过了吧?”
闻夕树点点头:
“加油瑞德,争取把这项能力,从笔镇里带出去。”
瑞德狂喜,如果自己的火焰还有这等本事,能够抵挡精神入侵,自己在狮城的地位,可就又得拔高一截。
这一切全靠闻夕树。瑞德越发觉得,这样的人不该在风城,应该来狮城。
想必会成为莱昂大人的近卫。
瑞德没有多说什么,毕竟闻夕树还有两关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