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55章 夏侯渊:爷们儿就爱修鹿角

第255章 夏侯渊:爷们儿就爱修鹿角(1/6)

    却说刘备亲自来前线督军,统一指挥。

    询问诸将,谁敢去战夏侯渊?

    众将领皆是纷纷请战,战意盎然。

    就在这时,老将黄忠慨然出列。

    “老将愿往馆陶,迎战夏侯渊!”

    此言一出,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黄忠身上。

    黄忠本为荆州的中郎将,为了独子黄叙,转投在徐州刘备麾下。

    随刘备南征北战,多有鞍马之劳。

    饶是如此,黄忠的战功与军事地位,在齐国都是远远不及关张赵的。

    莫说此三人,

    便是张辽、田豫、徐晃、乃至张郃等后来降将也是不及的。

    因为张郃、高览是带资进组,有自己的部曲。

    哪怕是仅是出于安抚需要,刘备都不可能亏待这些河北降将。

    这也是汉末诸侯的常规操作。

    没办法,

    黄忠能力虽强,但毕竟是独身前来。

    靠着南征北战的陷阵之功,时至今日,也才堪堪混得一个裨将军之位。

    虽然此职也算不低,但黄忠显然不满足于此。

    常言道,

    狗会汪汪叫,鸭会嘎嘎叫。

    鸡会什么?

    机(鸡)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黄忠随李翊留在北方,终于等到一个刘备亲自来河北督战的机会。

    如不好好把握,他这辈子恐怕再无升腾的机会了。

    毕竟今年的黄忠,已经五十六岁了。

    五十六岁莫说在古代,即便是现代,也已经归属于老年一类了。

    刘备本人还是很欣赏黄忠的,一直要给他一个机会。

    见他主动请缨,当即喜道:

    “善,既然黄老将军有如此壮怀,那便由你——”

    “慢!”

    李翊急止之道:

    “老将军虽然英勇,然夏侯渊非寻常之将可比。”

    “渊深通韬略,善晓兵机,曹操倚之为宗室第二。”

    “向者官渡之战时,曹操以夏侯渊为督军校尉职,使其督运兖州、豫州、关中之粮。”

    “彼时曹营军食甚少,赖渊传馈相继,故使曹军得以复振。”

    “馆陶乃魏国门户,东线重镇。”

    “曹操不托他人,而独托渊者,以渊有将才也。”

    “老将军虽多有赫赫战功,未卜便能胜夏侯渊。”

    “吾欲酌量另择一人,方与之敌。”

    黄忠闻言,愤然答道:

    “丞相何太小觑忠也?”

    “……昔廉颇八十,尚食斗米、肉十斤。”

    “诸侯畏其勇,故不敢侵犯赵界。”

    “何况黄忠年未及六十乎?”

    “丞相既言吾老,吾便不用副将,只将本部兵三千人去。”

    “立斩夏侯渊首级,纳于麾下,献予大王。”

    黄忠连连请战,李翊仍劝刘备再三考虑。

    言说战端方启,万一有失,挫动锐气。

    于军不利。

    刘备便对李翊说道:

    “寡人观汉升勇毅冠三军,足可匹敌夏侯渊。”

    “丞相不妨便老将军试一试,万一有变,我等大军亦可接应。”

    李翊沉吟良久,乃道:

    “……也罢,既然老将军要去,吾遣元直助你。”

    “凡事计议而行,量力为之,不可鲁莽。”

    “吾随齐王,后拨人马来接应。”

    黄忠应允,即和徐庶领本部兵马去了。

    二人既去,刘备乃私下里问李翊道:

    “……先生常言汉升勇力过人,可堪大任。”

    “适才为何不让他出战?”

    李翊便道:

    “适才只以激将法激之,如此,老将军必然功成。”

    “他今既去,我等须调拨人马接应,勿使有失。”

    乃唤张郃过来,拨一支令箭给他。

    “儁乂可领一支人马,抄小路出奇兵接应黄忠。”

    “若黄忠得胜,不必出战。”

    “倘黄忠有失,即去救应。”

    张郃领命而去。

    李翊又召来高览、徐晃,吩咐道:

    “汝二人各领两千人马,去馆陶清河处,多立旌旗、火灶。”

    “好使夏侯渊知我前部军多,壮我军声势。”

    “使贼人惊疑,不敢轻动。”

    二将领命而去。

    李翊又对刘备说道:

    “目今曹操使夏侯渊督东线战场,自己却留在魏国,并不轻动。”

    “盖因汝南之战,未分胜负耳。”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此时的曹操跟之前的刘备一样,都领着本部兵马在观望局势。

    如果北方战争不利,就去支援北方。

    南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