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58章 关公水淹七军

第258章 关公水淹七军(2/6)

了。

    如今河北优势已经非常明显,我想回徐州了,你又不让。

    这前后如此矛盾,行事不一,是何缘故?

    李翊乃有条不紊地解释说道:

    “昔者,形势未明,故请王居青州以为策应。”

    “此悬权而动之道也。”

    “今既得势,当因利而制权也。”

    “目今天下,曹操所惧者,惟大王一人耳。”

    “王在,则曹操腹背受敌。”

    “王去,则彼可专力南图。”

    “关将军虽有勇略,若曹贼尽发中原之兵,汝南岂不危哉?”

    说白了,曹操为什么不敢倾尽资源,往汝南调?

    还不是因为老刘你留在河北的。

    曹操就是因为怕你,才不敢亲自去救汝南。

    你要是走了,曹操马上就调动资源往南方堆。

    你这样前后来回折腾,属于是本末倒置了。

    倒不如就趁着现在优势局,留在河北。

    曹操出于忌惮,也不敢轻动,只能留在河北盯着你。

    如此一来,曹仁在汝南得到的资源有限,交给二爷自己发挥就好了。

    谁要是先动,谁便是自乱阵脚。

    其实类似的情况,也可以参考历史上的襄樊之战。

    当时关二爷在襄樊,帮刘备牵制了曹魏一年半。

    结果刘备却在此时选择了回成都。

    而当时的曹操在哪呢?

    在长安。

    为什么关二爷在樊城都把曹仁打成那样了,曹操还能够稳得住?

    因为刘备当时在汉中呢。

    曹操怕你刘备趁着汉中、襄樊两线的大胜,直接趁势扑出来。

    曹操要是走了,他就连关中都保不住了。

    所以即便襄樊战场极为不利,曹操始终要在长安坐镇。

    不为别的,就为了盯你刘备。

    结果刘备一回成都。

    曹操马上派于禁、徐晃等一堆人往南方去支援曹仁。

    因为他知道关中已经没事儿了,我可以尽情投入资源打你关羽了。

    而站在刘备的视角,他为何要回成都?

    究其原因,还是汉中养不起那么多兵。

    刘备为了打汉中之战,几乎是倾举国之力来跟曹魏抗衡。

    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了。

    就这种条件下,

    刘备称王以后,再不回成都,怕是要激起民变和兵变了。

    所以刘备撤军回成都的选择是没有问题的。

    真正有问题的是,刘备这个汉中王也回成都了。

    大军可以分批次的撤回成都,减少粮秣消耗。

    但你汉中王这个形象符号是绝对不能走的。

    只要刘备不走,曹操就得一直留在关中防着你。

    你就能起到巨大的牵制作用。

    曹操会担心你要打关中,担心你会顺着汉水去支援你二兄弟。

    你人留在汉中。

    孟达、刘封又岂敢不发兵支援襄樊?

    而你一走,曹操甚至把刚征募起来的新兵都往襄樊运。

    所以我们常说,

    古代的御驾亲征,就是鼓舞士气的最强杀招。

    现在的情况,其实跟历史上的襄樊之战差不多。

    刘备这个齐王,只要留在河北,曹操就不敢乱动。

    二爷在汝南能够打得好牌也就更多。

    至于刘备所担心的粮秣消耗……

    简单,

    把你带来的兵,分批次撤回下邳去就行了。

    但你齐王这个形象符号,必须继续留在河北。

    你人在河北,河北军民不单是士气大振。

    更能够震慑曹操,使得他束手束脚,始终防着河北一线。

    刘备听闻李翊的分析,乃采纳了他的建议。

    便命本部三万人马,分批次,徐徐撤回下邳。

    以减轻前线粮草供应压力。

    一面又问李翊,汝南战场需不需要他们做些什么?

    李翊便道:

    “以关将军之勇略,收取汝南之地足矣。”

    “大王只需静静等候消息便好。”

    李翊对汝南战场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即便你是一个蜀黑,是一个不喜欢关羽的人。

    可以看一下关羽身边的配置,

    关羽为主将,赵云为副将。

    陈元龙总督淮南水军,甘宁、蒋钦为先锋,陈矫为行军参谋。

    诸葛亮坐镇徐州,催督粮运。

    鲁肃总领外交事务,监察国际局势。

    就这样一个配置,李翊实在想不出输的理由来。

    眼下,只需静静等候汝南的消息便好。

    ……

    汝南,关羽军大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