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97章 吾辈鱼水,岂在簿牍之间?

第297章 吾辈鱼水,岂在簿牍之间?(3/5)

魏公识人之明乎?”

    “大丈夫当以战功昭忠心,以政绩破谗言。”

    “何须终日辩白?”

    很多人有个误解,

    认为曹操一登场就会把篡汉两字写到脸上,司马懿一登场就会把篡魏两字写到脸上。

    事实上,直到讨董结束前,曹操一直是忠汉的。

    而司马懿至少在曹睿一朝时,都仍是大魏忠臣。

    包括司马懿征辽东前就说了,“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意思就是希望征讨完辽东后,曹睿能够放他衣锦还乡。

    因为混到他这个年纪,他这个地位,只希望余生能够平稳落地就可以了。

    哪里还敢想着僭位?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真就是刚征完辽东,曹睿就嗝屁了。

    莫名其妙,便落了一个“托孤大臣”的身份,属实是喜从天降了。

    对于时年三十岁,正值壮年的司马懿而言。

    他此刻只有理想与抱负,想要一展自己的才华,从而青史留名。

    在《晋书》中,曾记载说司马懿一开始为了不出仕,故意装病,不去曹操那里赴任。

    曹操还专门派人去刺探他的病,结果司马懿还装瘫痪骗过了曹操。

    直到曹操当上丞相以后,再次让手下人去请司马懿,然后还说他不来就直接绑来。

    司马懿这才勉强出仕。

    对于这则“三顾仲达”的故事,后世普遍认为是《晋书》瞎编的。

    纯纯是为了给司马懿脸上贴金,搞出一个魏国版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出来。

    因为曹操第一次请司马懿的时间,刚好是他平定河北的时间。

    那时曹操最烦恼的问题,就是“人才”太多了。

    毕竟袁神的政治遗产相当丰厚,每天不知有多少人上门毛遂自荐。

    就连还只是一个县长的刘备,在听说卧龙的大名之后。

    第一反应,也只是让徐庶去带他过来自己这里面试。

    而国家正级干部的曹操,哪有那么多闲功夫去搭理司马懿?

    再根据后面司马懿的所作所为来看,他本人是不抵触出来仕官的。

    “哈哈哈!”

    “好,府君之言甚合我心。”

    “大丈夫既领重任,就当以死报国。”

    “且看那李翊如何收场!”

    郭淮与司马懿相视大笑。

    春风过处,吹散了谗谤的竹简。

    ……

    渤海,丞相府。

    当简雍将听到的歌谣,如实禀报给李翊之后。

    李翊得知,自己居然是最后一个得知的,刘备都比自己先知道。

    又气又怒,掷茶盏于地,瓷片四溅。

    唤来府上中人,一一训话:

    “吾平日劳形案牍,鲜闻闾巷琐言。”

    “汝辈即为吾之耳目,今童谣遍传,安敢蔽吾?”

    “待齐王至河北,由齐王告知。”

    “尔等早知,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

    案前十二名管事伏地战栗。

    其余众僚,其伏地颤抖,口不能言。

    或对曰:

    “我等只是觉得,此谣显李氏之威,故未觉其非。”

    “念明公平日素轻虚誉,是以未敢渎闻。”

    “妄言!!”

    李翊勃然叱道:

    “金满仓者,暗讽吾敛财。”

    “银满田者,阴讥吾跋扈。”

    “竖子辈竟谓无害耶!”

    众人伏地请罪,都表示他们真的没有想到一首童谣会影响这么大。

    他们真的只是单纯觉得,这首歌彰显了李氏的威风。

    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想要炫耀。

    哪怕他们只是相府上的狗,那也比许多普通人要强啊?

    一出门,自称是相府中人,谁见了不得侧目?

    眼下有歌谣传颂李氏威名,他们自然乐意听到。

    又碍于李翊不爱这些虚名,便各自不报。

    万没想到,事情会闹得如此之大。

    此时,麋贞、袁莹等几位夫人俱躲在屏风后面,不敢出来。

    因为她们也偶然听到过这首歌,只是她们所想的,跟那些下人一样。

    单纯觉得这首歌歌颂的李氏威名,所以并未太过放在心上。

    哪里想到这其中还会有这样的政治意义?

    见李翊发火,就连平日一向被敬重的两位夫人也不敢露面了。

    唯有甄宓自书房出来,听到外面闹出颇大动静,才问麋贞是何事发生。

    袁莹乃道,“宓姊姊你终日与夫君一样,只知在书房读书,全不知外面大事哩。”

    于是,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与甄宓说了。

    甄宓轻移莲步至案前,素手斟茶:

    “夫君息怒,当务之急,当先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