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98章 李文侯骂昏司马懿,王朗再现名场面

第298章 李文侯骂昏司马懿,王朗再现名场面(3/6)

赐予李翊。

    李翊双手接过,慨然道:

    “臣受王恩深重,此番出征,必当竭忠尽智。”

    “不灭司马,誓不还师!”

    随即一饮而尽,掷杯于地,铿然有声。

    三军见状,士气愈振。

    擂鼓震天,号角长鸣。

    李翊翻身上马,扬鞭南指,大军浩荡开拔。

    刘备目送良久,直至烟尘渐远,没于视野之外乃回。

    ……

    司马懿闻说李翊大军到来之后,当即率军,到漳河处下寨应敌。

    此前与李翊的初次交锋中,被他先下了一城。

    现在轮到战场交锋,司马懿下定决心要找回面子。

    副将郭淮谏道:

    “李翊多谋,且善能用兵,魏公尚非其敌手。”

    “将军不可轻敌!”

    司马懿乃道:

    “吾在魏郡,练兵多时。”

    “今正欲试河北之众,是否勇烈。”

    于是传令,来日四更造饭,平明务要队伍整齐。

    人马威仪,旌旗鼓角,各按次序。

    然后使人送去战书,搦李翊决战。

    李翊人马至漳河下游,方下寨,便接到司马懿战书。

    乃聚众将商议,谓道:

    “司马懿送来战书,约我明日决战。”

    “公等以为如何对敌?”

    话音方落,众将齐齐请战,都表示要亲自砍下司马懿的狗头献给丞相。

    只有一人,端坐于案前,面带着微笑,静静地倒着酒。

    俄顷,缓声开口:

    “……丞相勿忧。”

    “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

    “由老夫我出面,只用一席话语。”

    “管教司马懿拱手而降,魏兵不战自退。”

    众视之,乃司徒王朗也。

    因此前反对李翊新政,得罪了河北一批支持新政的人。

    最后行政得以实施,也宣告了保守派的失败。

    为了处理好与同事们的关系,时年五十五岁的王朗,主动申请随军出征。

    今欲大敌,他也是踊跃表现,争取给李翊留下一个好印象。

    李翊笑道:

    “司马懿何等样人?”

    “仅靠阵前数语,安得使其退兵?”

    哈哈哈。

    王朗抚须一笑,“丞相若是不信,来日且看老夫如何说他。”

    李翊乃从之,次日两军相迎。

    列成阵势于漳河水前。

    三军鼓角已罢,司徒王朗乘素车白马,峨冠博带而出。

    上首是丞相李翊,下首乃副将张辽。

    魏延作为先锋将,压住阵脚。

    探子马出军前,大叫道:

    “请对阵主将答话!”

    只见魏兵门旗开出,司马懿催马而出。

    王朗亦纵马而出,启唇笑道:

    “来者可是司马仲达?”

    司马懿一拱手,“正是。”

    王朗乃遥指魏军大纛,高声谓司马懿道:

    “今天命在汉,人心思归。”

    “汝世受汉禄,位居魏臣,何故执迷不悟,负隅顽抗?”

    “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

    “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

    “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

    “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泗。”

    “盗贼蜂起,奸雄鹰扬。”

    “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我齐王千岁,扫清六合,席卷八荒。”

    “万姓倾心,四方仰德。”

    “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

    “此非高祖、光武之类乎?”

    “今齐王千岁,乃是神文圣武,以膺大统。”

    “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此岂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蕴大才、抱大器,世祖又有扶汉灭秦之功。”

    “今奈屈身事贼,做此背人情之事?”

    “岂不闻古人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今我大齐带甲百万,良将千员。”

    “料腐草之萤光,怎及当空之皓月?”

    “老夫夜观天象,俯察人事,汉室当兴,曹魏将亡。”

    “汝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

    “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一众齐将听罢,无不含笑点头。

    好啊,真不愧是王司徒。

    说的好,说的太好了!

    众将纷纷竖起大拇指,此言虽未必能够说动司马懿。

    但在两军阵前,先扰乱敌军军心,这也大有利于我军呐!

    谁料那司马懿听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