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99章 屠灭司马氏

第299章 屠灭司马氏(4/7)

民众反应过来之前。

    让司马家族尽可能将值钱的东西,给带到关中去。

    于是,司马家族定下计策。

    使人于河内散布流言,称李翊大军所至,必尽屠河内百姓,鸡犬不留。

    河内司马氏乃当地豪族,世代经营,门生故吏遍布乡里,百姓素来信服。

    兼之此前齐军起兵之时,的确有流言流出,声称齐军要屠尽司马氏一族。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差异。

    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听说那司马仲达开罪李翊,李翊震怒,破城之后,男子要尽数坑杀,女子要充作军妓!”

    “齐军所过之处,连三岁孩童都不会放过!”

    百姓闻言,无不惊惧。

    河内各县乡民自发集结,青壮男子纷纷拿起锄头、镰刀,加入官军。

    妇孺老弱则昼夜不息,为魏兵搬运滚木礌石,烧水做饭。

    城内城外,军民一心,誓死抵抗齐军。

    魏延率先锋部队抵达河内城下,本以为可以势如破竹,不料刚至城郊,便遭遇伏击。

    乡民藏于山林,箭矢如雨,齐军猝不及防,折损数百人。

    魏延大怒,挥军强攻,却见城上守军斗志昂扬。

    滚木礌石倾泻而下,齐军死伤惨重,只得暂且退兵。

    魏延回营后,与张郃商议道:

    “河内之民抵抗如此激烈,远非魏郡可比,其中必有蹊跷!”

    张郃沉吟片刻,道:

    “文长所言极是,待某使人细探。”

    遂遣细作混入河内,暗中查访。

    两日后,细作回报:

    “司马氏散布谣言,称我军欲屠尽河内百姓,故而民心激愤,誓死守城。”

    张郃闻言,冷笑道:

    “这司马小贼果然狡诈,竟以谣言蛊惑人心!”

    当即修书一封,遣快马飞报后方总指挥李翊。

    李翊得张郃书,览毕,乃抚须笑道:

    “操弄人心之术,皆吾所弃余耳!”

    “司马孺子安敢弄斧于班门?黄口竖子,未足论也!”

    于是命人取来纸笔,当即亲笔书写了一封榜文。

    下令让各军营传抄,然后吩咐,不管用何种手段。

    务必宣传到河内中去。

    各营将士领了命令,各显神通,将此榜文发往河内。

    最先见到榜文的河内之民纷纷聚拢,观看榜文,其书略曰:

    ——“汉郯侯、齐丞相、督河北诸军事李翊,告河内士民:”

    “盖闻,‘刑不上大夫,罪不及孥仆’。”

    “今翊奉王命讨逆,唯诛司马宗族,其门下僮客,概不问罪。”

    “此独非翊之私怨,实乃司马氏三罪当诛。”

    “一罪者,谤毁大臣。”

    “昔懿造谣构陷,诬翊贪墨渎职,拥兵自固。”

    “翊受齐王托付,夙夜忧勤,府库出入皆有簿册可查。”

    “此等污蔑,岂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二罪者,助纣为虑。”

    “曹操僭位称公,屠戮忠良,早有篡位之心。”

    “而司马氏却甘为之鹰犬。”

    “今玄德公乃中山靖王之后,汉室正统。”

    “尔等甘为汉贼爪牙,岂非认贼作父耶?”

    “三罪者,祸乱人心,倒果为因。”

    “懿为保私族,散布谣言称翊欲屠河内。”

    “试问:翊平定河北以来,可曾妄杀一人?”

    “魏郡归顺之民,可曾少一粒粟米?”

    陈列完司马氏的罪状以后,李翊又开始使用传统技能——悬赏。

    所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李翊执笔写道:

    “今明告尔等:”

    “持司马氏首级来献者,赏千金,授田宅。”

    “闭门自守者,既往不咎。”

    “执迷不悟者,城破之日与司马氏同罪,按律当诛。”

    “昔光武中兴,云台诸将多出降卒。”

    “翊虽不才,愿效萧王故事。”

    “檄文到日,望三思而行!”

    此檄文上来直接阐明了主旨,明说只问罪司马氏一族。

    甚至说连司马氏族下的家仆都不会问罪,劝他们不要助纣为虑。

    榜文既布,河内民心摇动。

    或信或疑,然守志已懈。

    于是齐军乘势连拔三城,兵锋直逼司马氏本宅。

    司马懿登城观敌,见齐军阵势严整,叹曰:

    “李翊应机如此之速,真吾敌也!”

    司马懿这计策的妙处,就在于打时间差,为家族财产转移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

    但李翊的反应速度如此之快,那就没有办法了。

    遂急召司马馗、司马敏议曰: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