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68章 朕既不杀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萧何自污、张良归隐之故事

第368章 朕既不杀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萧何自污、张良归隐之故事(4/6)

子龙也且退下,朕与李相要单独叙话。”

    待众人退出,殿内唯余更漏滴答。

    刘备起身踱至窗前,望着檐角悬月。

    他卸下帝王威仪,忽然换了称呼:

    “……子玉啊,这里没有外人了,只有你我君臣二人。”

    刘备忽然转身,目光灼灼地看着李翊。

    “朕跟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李翊正襟危坐的姿势微微一松,连忙起身行礼。

    “臣聆听圣训。”

    “免礼。”

    刘备摆摆手,示意他坐下。

    “说实在的,朕今年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快满六十了。”

    “到了朕这个年岁,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陛下!”

    李翊声音微颤,“陛下春秋正盛,必能享寿无疆。”

    刘备闻言大笑,笑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子玉啊,你我相交二十多年,何必说这些恭维之话?”

    他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落寞。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朕又岂会不知,这世间安有万寿无疆之人?”

    李翊默然。

    他望着眼前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乱世枭雄,如今虽登九五之尊,眉宇间却添了几分疲惫。

    “益德说的话,倒也不全错。”

    刘备踱步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的星辰。

    “自当了皇帝后,朕便觉得很多事,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去做。”

    “作为天下共主,朕做任何事都要小心翼翼。”

    “得到的越多,顾虑地也就越多。”

    “朕的精力的确不如以前那般旺盛了,很多事想做,却也有心无力。”

    “朕所盼的,就是趁着还有劲儿,把一些该做的事情给做了。”

    李翊竖耳聆听,斟酌着词句说道:

    “陛下肩负天下重任,自然要三思而行。”

    “此乃明君之道。”

    “明君?呵呵。”

    刘备苦笑道:

    “朕手下的臣子,他们既是我的助手,也是我的兄弟朋友。”

    “他们都指着朕吃饭,朕是绝不会亏待兄弟的。”

    “想必爱卿比朕更清楚这一点。”

    “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可朕却想着既要又要,明明有些事做了会更好,可朕却不忍去做。”

    李翊听出话中有话,试探道:

    “陛下可是为伐吴之事忧心?”

    “爱卿果然懂朕。”

    刘备转身,眼中精光一闪。

    “想必你也看出来了,朝中那些反对伐吴的人。”

    “就是怕新贵们上来顶替他们的位置。”

    “不论是伐吴也好,亦或者灭魏也好,这都不是军事问题。”

    “朕也不觉得吴逆魏贼,仍有实力与天朝抗衡。”

    “只是……朕身为一国之君,万民之主,需要会其他事情考虑。”

    刘备神色一滞,又是一声长叹

    “阿斗这孩子性格仁厚善良,他若是上位了,那朕非常担心他压不住手下那帮大臣。”

    李翊点头。

    刘禅今年十七岁,虽经名师教导,但性格过于温顺,缺乏其父的枭雄之气。

    “……白日你也瞧见了。”

    “朕虽未表态,但朝中反对之声极多,刘禅又不像朕年轻时经过什么大风大浪。”

    “群臣一施压,他就会被唬住。”

    刘备眉头紧锁。

    为了阿斗成为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刘备真的尽力了。

    自己亲自教育,让鲁肃教育,让孟玉公徐璆教育。

    再送到河北交给李翊教育。

    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都尽力了。

    值得庆幸的是,阿斗这孩子心性不坏,相反非常仁厚。

    算是符合刘备主张仁德的政治主张。

    但唯有一点,就是阿斗有讨好型人格,有些好好先生。

    似乎盼着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但世间又岂有尽善尽美之事呢?

    “有些事情不能一味逃避,太子终究是面对现实的。”

    李翊轻声道,“您不可能庇佑他一辈子。”

    “子玉说的是。”

    刘备苦笑一声:

    “朕还记得当年把刘禅这孩子托给你教育了几年,你确实懂得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让阿斗这孩子的仁厚性格发挥到了极致。”

    李翊想起当年教导刘禅的情景。那孩子天资不算出众,但心地纯良,对师长极为恭敬。

    他曾尝试教授其权谋之术,却发现刘禅眼中常露不忍之色。

    或许这也和刘禅的成长环境有关。

    他的一生实在是太顺了,含着金汤匙出生,一生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