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73章 二龙竞食,潜龙在渊

第373章 二龙竞食,潜龙在渊(3/5)

    “只有强大之人,才会招来他人嫉妒。”

    “只有强大之人,才会让主上忌惮。”

    “陈元龙能在淮南镇守二十多年,其若当真是那么好拿捏的,又岂会招来那么多人的弹劾?”

    “何况,攻取江南,乃是陈元龙毕生志向。”

    “他可不会允许此次作战失败的。”

    “再者说,李子玉此人从不犯错,您可千万别在他面前耍心眼子啊。”

    诸葛瑾苦口婆心劝解刘永。

    他自己内心也是叫苦不迭。

    这位小王爷到底是太年轻了,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场灭吴之战意味着什么。

    这一战,又会把多少人给卷进去。

    你道诸葛瑾真怕刘永会误事吗?

    他完全不怕,

    因为没那个能力,知道吧!

    他是怕这位王爷犯蠢,到时候陛下降罪下来,把他也给牵扯进去。

    本来自己的弟弟诸葛亮已经被贬到交州去了,他们家族再出一个“政治犯”。

    那琅琊诸葛氏,在大汉就真的抬不起头了。

    不过好在诸葛均去了梁国,诸葛家还押了一注。

    “……均弟,希望你能善辅梁王罢。”

    诸葛瑾叹了口气,背着手,幽幽地望着远方。

    ……

    梁王宫内,刘理正在后园习剑,忽闻侍从来报。

    “殿下,朝廷使者至,言有圣旨!”

    刘理收剑入鞘,拭去额间细汗:

    “更衣,正殿接旨。”

    片刻后,刘理身着亲王礼服,肃立于殿中。

    宣旨黄门高声诵读:

    “奉天子诏:特命梁王刘理为监军,监察淮南诸军事。”

    “即日筹备。钦此。”

    刘理双手接过诏书,恭敬叩首:

    “儿臣领旨,必竭股肱之力,不负父皇重托。”

    起身后,他温言对使者道:

    “天使远来辛苦,赐金五十两,锦缎十匹。”

    使者笑吟吟地谢过。

    待使者退下,刘理立即召集心腹议事。

    不多时,国相诸葛均、骑都尉诸葛恪、典农校尉王昶、主簿陈泰等一众大臣齐集王府正堂。

    这些人皆是刘理近年精心选拔,不仅有才干,还有背景。

    所以刘理才能在同样的时间下,将梁国发展得远超过鲁国。

    诸葛均率先拱手: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淮南军乃伐吴主力,陛下以此重任相托,足见圣眷优渥。”

    “正是!”

    诸葛恪意气风发,“我大汉带甲百万,良将千员。”

    “此番南征,必如秋风扫落叶。”

    “殿下何忧之有?“

    王昶与陈泰等众亦随声附和。

    堂上一时喜气洋洋,唯有刘理神色平静。

    他轻抚诏书锦缎,忽道:

    “诸君可记得我姨夫有一句言叫——”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众人闻言肃然。

    刘理继续说道:

    “父皇授此重任,非为荣宠,实乃责任。”

    “孤只觉肩上担子沉重,何敢轻狂?”

    诸葛均乃赞叹道:

    “殿下少年老成,实乃梁国之福。”

    刘理摇了摇头:

    “淮南诸将皆百战之躯,孤虽为王爵,卸去冠冕,不过一少年耳。”

    “今以监军空降,彼等心中岂无芥蒂?”

    王昶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说道:

    “殿下乃龙子凤孙,彼等纵然跋扈,又安敢不敬?”

    “明面上自然是恭敬的,暗地里却未必心服。”

    刘理起身踱步,锦袍曳地。

    “譬如陈征南,随父皇征战二十余载。”

    “孤却要去监察其军……此中分寸,殊难把握。”

    堂中一时沉寂。

    诸葛恪比刘理年长不了几岁,性情却相当火爆。

    听到这话,忍不住插嘴道:

    “……殿下过虑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监军乃代天巡狩,诸将岂敢有怨言?”

    “元逊!”诸葛均急声喝止,“慎言!”

    刘理却不恼怒,反而微笑道:

    “元逊年轻气盛,其言虽直,却也有理。”

    “然治国统军,刚柔并济方为上策。”

    他转向众人,神色肃穆,朗声说道:

    “今日立规:来年南征,孤虽为监军,绝不干预淮南军机决策。”

    “尔等亦须谨守本分,不得与诸将争权。”

    众人齐声应诺。

    刘理继续说道:

    “陈征南处,孤将亲往拜会。”

    “其余诸将,也当时常慰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