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11章 刘备处中国以临万邦,势大难敌,大王需避他锋芒

第411章 刘备处中国以临万邦,势大难敌,大王需避他锋芒(2/6)


    刘封急下马车还礼,玄端朝服下的青铜虎符隐隐可见。

    “吴王如此盛情,折煞小王了。”

    刘封躬身时,目光扫过道旁新漆的坊墙——青灰底色下犹见战火焦痕。

    显然,这是临时装饰过的。

    刘永执其手笑曰:

    “孤已备下鲥鱼宴,翼王定要尝鲜。”

    沿途经朱雀大街,但见商铺栉比,绸缎盈柜。

    甚至还有胡商叫卖珊瑚。

    刘封却注意到摊贩指尖的老茧,与那些过于崭新的秤杆。

    登临观星台时,诸葛瑾指着河畔连绵的瓦舍:

    “去岁战毁的三百民宅,今已悉数重建。”

    刘封却望见屋檐下晾晒的破旧葛衣,只淡淡回应道:

    “吴地恢复之速,当表奏陛下。”

    宴毕,刘封取出锦盒:

    “此乃陛下随身玉佩,特赐吴王。”

    盒中白玉蟠龙佩卧在紫绒上,刻着“兄友弟恭”四字。

    刘永正要谢恩,却听刘封又道:

    “陛下有言:永、理皆朕骨血。”

    “当如这双龙佩,阴阳相合。”

    “若兄弟手足而残,则汉室江山早晚将要倾覆。”

    刘永指一愣,尖发白,面上仍带笑:

    “父皇教诲,孤谨记。”

    待送走刘封侯,刘永返身摔碎案上越窑青瓷,大发雷霆喝道:

    “假子安敢欺我!”

    “当年若非父皇收留,他早饿死荒野矣!”

    诸葛瑾默默拾起碎片:

    “殿下可知,方才宴席所用银器,皆是向城中富户借调?”

    “翼王何等眼力,岂看不出这虚设繁华?”

    “他急着往钱塘去,定是要帮刘理那竖子!

    刘永突然惊醒,“速传令关闭桐庐关,就说……就说发现山越余孽!”

    ……

    桐庐关的吊桥在晨雾中吱呀升起,铁索绞动声惊起寒鸦阵阵。

    刘封的旌节车队被迫停在关前,但见城垛箭孔间寒光闪烁。

    竟是满弓待发之势。

    “翼王恕罪!”

    守关都尉在城头拱手,铁甲撞在雉堞上当当作响。

    “吴王有令,山越余孽流窜,三日内不得开关通行。”

    刘封玄色大氅一振,手持九节金钺踏车而立。

    “此乃陛下亲赐节钺,如天子亲临!”

    “尔等欲反耶?”

    日光掠过钺刃上的蟠龙纹,照得守军目眩。

    士卒们面面相觑,忽然齐刷刷跪倒一片。

    都尉叩首出血:

    “翼王明鉴!若放殿下过关,吴王必斩末将三族。”

    “若不放行,陛下怪罪亦是死罪。”

    “求王爷体谅我等蝼蚁之命,勿要为难我等!”

    言罢,竟解下头盔,露出斑白鬓发。

    “末将当年随陛下战赤壁时,背上还留着江东的箭疮啊!”

    正僵持间,关外忽然响起鸾铃清响之声。

    但见十骑白马踏尘而来,当先青年官员着孔雀补服,手持玉笏朗笑:

    “越王闻翼王驾临,特遣下官迎候!”

    金线绣的“陈”字旗在风中舒展。

    来者正是越王麾下散骑侍郎陈泰。

    守将见着陈泰,陡然变色:

    “陈侍郎!此乃吴地关防……”

    话音未落,陈泰已扬鞭指关:

    “桐庐关虽属吴地,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尔等欲拦天子节钺乎?”

    城头偏将低声提醒都尉:

    “陈泰之父陈群掌天下刑狱,而越王后面更是有内阁首相陈登撑腰。”

    话未说完,陈泰突然掷出鱼符:

    “即刻查验!此乃越王通关文书,盖着尚书台大印!”

    竹简在众人手中传递,众人面面相觑。

    都尉汗出如浆,忽见关外尘头大起——越王仪仗的朱雀旗隐约可见。

    他猛一跺脚:

    “开关!所有罪责末将一人承担!”

    吊桥轰然落下时,他褪去铠甲低语:

    “请翼王转奏陛下,桐庐关守卒赵広,永为汉臣。”

    桐庐关的吊桥甫落,

    刘封便见越王刘理竟布衣芒鞋,亲自率十骑在山道相迎。

    相较于吴地九旒冕服的盛大仪仗,这位三皇子只简单束着银冠。

    腰间佩的竟是半旧铁剑。

    “王兄辛苦。”

    刘理执手行礼时,掌心粗茧磨过刘封指节。

    “山路崎岖,不及吴地平坦,望兄海涵。”

    比起刘永直接在国都建业迎接不同。

    刘理得知刘封要来后,是直接来到了吴会边地迎接。

    并且刘理并没有采取相对取巧的称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