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12章 诸葛氏终将崛起,幼麟拜卧龙为师

第412章 诸葛氏终将崛起,幼麟拜卧龙为师(5/7)

觉得这个年轻人一点儿也不踏实。

    所以才说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而南中的叛乱是被谁平定的呢?

    是李严。

    当时李严主动申请前去平叛,而且很快就平定了,完成的相当好。

    这你便知道,刘备为什么会把李严当诸葛亮接班人培养了。

    甚至让他成为唯二的托孤重臣。

    当然,只可惜李严最后权力熏心。

    辜负了刘备与诸葛亮对他的殷切期望。

    “……姜维此子,沉稳干练。”

    “不骄不躁,确是难得之才。”

    刘备对李翊感叹道。

    李翊微笑:

    “……陛下圣鉴。”

    “伯约虽年少,却有一份与其年纪不符的老成持重。”

    “更难得的是心怀天下,实为国之栋梁。”

    刘备目光深远:

    “让他在前线历练一番,积累军功,学习用兵之道。”

    “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成为国家顶梁之柱。”

    随即轻叹一声,“如今朝中,正需这般年轻有为的才俊啊。”

    李翊若有所思:

    “……陛下用心良苦。”

    “只是关中战事紧张,曹魏虎视眈眈,伯约此去……”

    刘备摆手笑道:

    “有孔明在,朕放心。”

    “况且伯约虽缺战阵经验,然其聪慧过人,必能很快适应。”

    说着起身走向窗前。

    “我大汉江山,终究要交到这些年轻人手中啊。”

    夕阳余晖洒入殿中,将刘备的身影拉得很长。

    李翊静静立于一旁,心中明白,陛下这是在为未来布局了。

    次日清晨,

    姜维披甲执锐,率一队精骑出洛阳西门,直奔关中而去。

    城楼上,刘备与李翊并肩而立,目送队伍远去。

    “子玉,你说伯约此去,可能担起将来重任?”

    刘备忽然问道。

    李翊躬身回答:

    “陛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伯约乃璞玉,经战场磨炼,必成大器。”

    刘备微笑点头。

    目光仍追随着远去的尘烟,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汉未来的希望。

    ……

    关中大地,春寒料峭。

    姜维风尘仆仆赶至诸葛亮大营,但见旌旗招展,军容整肃。

    不由暗赞这位都督治军之严。

    诸葛亮闻姜维至,亲自出迎。

    二人相见,一番寒暄后,诸葛亮即考较起军国大事来。

    “伯约以为,当今之势,当以何为先?”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如炬。

    姜维略一思索,朗声答道:

    “维观关中之地,沃野千里。”

    “然经多年战乱,民生凋敝。”

    “欲图西蜀,当先固根本。”

    “粮草为军中命脉,宜大兴屯田,积蓄粮秣。”

    诸葛亮眼中闪过赞许之色:

    “善!此正合吾意。”

    随即叹道:

    “只可惜军中乏人,屯田之事进展缓慢。”

    姜维拱手道:

    “维虽不才,但长在天水,熟悉关中地形。”

    “若都督不弃,愿为都督分忧。”

    诸葛亮大喜:

    “吾得伯约,如鱼得水矣!”

    即征辟姜维为仓曹掾,主管屯田事宜。

    次日,诸葛亮亲自与姜维巡视关中之地。

    但见田野荒芜,百姓面有菜色。

    姜维不禁蹙眉:

    “民生如此,何以养军?”

    诸葛亮便问:

    “此吾心腹之患也,伯约可有良策?”

    姜维沉吟片刻:

    “维观此地水利失修,当先整修渠堰,引渭水灌溉。”

    “再分兵屯田,且耕且守。”

    “另可招募流民,授田免税,三年之后始征赋税。”

    诸葛亮拊掌称善:

    “伯约果然大才!”

    即命姜维全权负责屯田事宜。

    于是姜维日夜操劳,先督军民修渠筑堰。

    时值春旱,姜维亲临工地,与士卒同甘共苦。

    不过月余,整修渠堰百里,引水灌田。

    “都督请看,”

    姜维指着一片新垦的田地,“此乃新开军屯,士卒轮番耕作。”

    “既不误操练,又可产粮自给。”

    诸葛亮颔首微笑:

    “伯约安排甚妥。”

    在姜维来之前,诸葛亮就已经在关中打好了屯田基础。

    得了姜维为助力,诸葛亮更加得心应手,能够腾出很多精力与时间出来。

    未过多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