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24章 邓艾继司马丞相遗志北伐中原,陆逊与姜维、郭淮联手,大破魏军

第424章 邓艾继司马丞相遗志北伐中原,陆逊与姜维、郭淮联手,大破魏军(2/7)

  “我岂不知?”

    邓艾遥指北方,“然今之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若待刘备驾崩,李翊还政,则此生再无机会矣!”

    谯周默然,良久方道:

    “既如此,愿将军珍重。”

    三日后,邓艾领敕辞朝,同司马昭及一众蜀将径到汉中。

    临行前,曹叡亲赐宝剑一把,叮嘱道:

    “孤与中原,有国仇家恨。”

    “卿此行,关系社稷存亡,慎之,重之。”

    邓艾再拜:

    “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王重托!”

    ……

    汉中大营,旌旗蔽日。

    邓艾召集诸将议事,帐中悬挂巨幅地图,标注着汉魏双方的势力分布。

    征西将军张翼首先发言:

    “将军,我军虽精,然不过五万。”

    “闻中原仅是在关中便屯兵有十万,何以敌之?”

    邓艾笑道:

    “……不然,据我所知。”

    “中原朝廷一直主张减少关中军费开支,所谓十万之兵,恐所言不实。”

    “且纵真有十万人,其分驻各处,调度不易。”

    “我已有计较矣。”

    话未毕,亲兵来报:

    “将军,羌族使者到了。”

    邓艾大喜:

    “快请!”

    不多时,三位身着羌族服饰的使者入帐。

    为首者抚胸行礼:

    “邓将军,我家族长命我前来,愿与将军共图大事。”

    邓艾亲自下阶相迎:

    “有羌族勇士相助,此战可期!”

    待羌使退下,邓艾环视诸将:

    “今得羌兵万余,可为奇兵。”

    “我意已决,分三路出兵:”

    “一路出祁山,佯攻长安。”

    “一路出子午谷,直取潼关。”

    “我自领主力,出斜谷,断中原军后路。”

    护军黄崇忧虑道:

    “……此计虽妙,然风险极大。”

    “若被陆逊识破,回师救援,我军危矣。”

    邓艾点头:

    “……黄护军所虑极是。”

    “故我已遣细作往中原,散布流言,称鲜卑人将攻幽州。”

    “诸葛亮必分兵防备,如此,关中空虚。”

    诸将闻言,皆露喜色。

    邓艾立于军帐之前,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目光如炬。

    “句安、李歆听令!”

    邓艾转身,声音铿锵。

    两名将领应声出列:

    “末将在!”

    “今命你二人引一万五千兵,前往麴山前连筑二城。”

    “句安守东城,李歆守西城。”

    “此二城如匕首,直指雍州腹地。”

    “关系我军北伐大计,不可有失!”

    句安、李歆齐声道:

    “末将必不负将军重托!”

    次日,大军开拔。

    旌旗招展,刀枪如林。

    一万五千精锐浩浩荡荡向麴山进发。

    不数日,大军抵达麴山。

    但见两座山峰对峙,中有要道贯通雍凉,确为兵家必争之地。

    李歆策马环视,对句安道:

    “此地险要,若筑城其上,可扼雍州咽喉。”

    “然距敌甚近,恐遭围攻。”

    句安笑道:

    “……将军多虑矣。”

    “邓都督既命筑城,必有后援。”

    “且我观此地山势,易守难攻。”

    “纵有敌军来犯,亦不足惧。”

    遂命士卒采石伐木,日夜赶工。

    不过旬月,两座城池已初具规模。

    城墙高约三丈,互为犄角,烽火相望。

    与此同时,

    已经出任雍州刺史的陆逊也得到了细作急报。

    其雍州刺史一职乃诸葛亮保举。

    朝廷没有急着复设新的雍凉大都督。

    而是分别命李严出任凉州刺史,陆逊出任雍州刺史。

    显然,朝廷是希望二人相互制衡。

    理由也很简单,

    李严虽是荆州出身,根正苗红的汉将。

    但经过几年相处,诸葛亮觉得此人权力熏心,私欲极重。

    若当真放大权给他,容易误事。

    至于陆逊,能力与人品并没有什么大缺陷。

    但他毕竟是吴国降将,那朝廷肯定是要卡他政审的。

    且他本就是江南大族,势力不小。

    所以决定让二人在雍凉相互制衡。

    至于姜维,他毕竟还年轻。

    不论如何,总不能让他跟两位前辈平起平坐。

    所以,让他接着在二人身边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