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孟良的尸体带回来了,觉得只完成了一半任务。
江易得知孟波带领残余族人逃到了东梁国境内,也知道他们接下来去哪。
“他们肯定会坐船出海,趁他们还没有离开东梁国境内,我派使者前去要人。”
如果对方不给,那就采取一些制裁手段,但不限于战争。
当前要做的就是把国内的一些反派势力镇压,安抚民心,稳定地方治安。
对外扩张战争,以后再说吧,目前还是以发展经济民生为主。
江易下令把孟良尸体一把火烧了,免得病菌传染。
另外,把孟城改名为汉城,把孟梁山改名为汉胜山。
跟孟有关的地名全部改掉,把俘虏的孟塔族拆散流放到大汉边疆。
这就是对反叛者的惩罚,以此来警告那些有想法的势力。
这次镇压叛军没有耗费太长的时间,也没有制造大屠杀。
他觉得没必要,大部分百姓是无辜的,这次叛变事件。
以孟塔族为首,并没有得到当地大多数百姓的支持。
江易认为尽量减少劳动力的损失,降低百姓的恐慌。
对一些地名的改名旨意下达,各地很快执行了。
当地府志和县志重新修改,这也是江易的要求。
他很不喜欢跟孟国有关的人和事,虽然历史痕迹抹不掉。
但有些事可以改,比如人名和地名。
“把孟氏兄弟带领孟塔族背叛大汉的事记下来,以后写进史书里。”
江易身边就有负责记录的人,这次的事件没有夸大,也没有隐瞒。
就是一次普通的平叛事件,让后世之人知道大汉建武四年发生的事。
他又派使者前往东梁国,跟当地官府交涉,让他们把孟波交给大汉使者。
想必当地官府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后果,如果把人交给大汉使者,可以避免两国的战争。
本来打算在南方巡视两个月,计划有变,决定明天起程回长安。
有些地方天气恶劣,常友良和秦禄劝说他尽早回长安。
也是担心他在路上生病,有可能不治身亡。
当年江易在巡视途中生病,病情逐渐加重。
也幸好他命大,再加上太医的治疗。
又过去了一天,江易在禁军的保护下离开了汉城。
一路向西回长安,沿途欣赏夏日美景。
沿途也能了解到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夏季多雨洪灾频发。
皇帝的车辇走在官道上,会派人提前通知当地官府,让他们做好清道准备。
要保证车队畅通无阻,也是为了避免惊扰到当地百姓。
江易本想看看当地百姓过得如何,常友良告诉他,这么做是按照规矩办。
历朝历代规矩都是如此,也是为了确保皇帝的安全。
他们来到了清河县,听说这个地方有些良田被洪水淹没。
道路不是很好走,车队之前经过这个地方。
那还是春季的时候,没想到当地被洪水破坏得那么严重。
当地官府准备好了船只,让江易他们走水路。
有些百姓听说大汉皇帝要经过此地,他们想远远地看一眼皇帝。
清河县衙发布告示,这段时间不要出门,不要惊扰到皇帝。
江易他们登上船,走水路由东向西。
“听说清河县受灾挺严重的,当地官府有没有妥善安置受灾百姓。”
如果没有,那就让人去跟当地官员说一下。
天灾无情,人有情,如果清河县受灾严重,朝廷会拨钱粮救灾。
“陛下勿忧,当地官服及时做出了措施。已经妥善安置百姓,想必已经把奏章送到长安了。”
秦禄也很同情那些受灾的百姓,更为江易体恤天下百姓而感到高兴。
他是一位贤明的皇帝,而且文武双全。
“希望那些官员不要避重就轻,更不要贪污受贿。”
江易最痛恨这样的官员,百姓已经够苦了,大汉能够稳定运转。
就离不开天下百姓,他们既然有所付出,就要给他们相应回报。
他所过之地,没有看到沿途的百姓。
当地官员接到通知,然后告知百姓待在家里不要外出。
等皇帝过境了,会得到通知,就可以自由出行。
“我最担心的就是有些人报喜不报忧,是担心当地时间闹大,怕受到重罚。”
江易只想听到真实的情况,若是地方出现重大事件,若是不可控因素。
他是不会严惩当地官员,但有些是例外。
就比如三州之乱,以及孟塔族叛乱。
当地官员就没有做好,也没有采取防备措施。
江易把当地官员免职或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