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方几乎拥有巨大的骑兵优势,本该处于进攻方、袭扰方,应该是河北兵恐惧、担忧徐晃的奔袭。
可徐晃行军之际依旧小心谨慎,处处防范,更是将中军的斥候侦查范围保持在二百五十里的范围内!
他宁肯多跑死一些马,也不想遭遇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被奔袭的极低概率事件。
甚至为了防范侦查的斥候小队偷懒,徐晃特意调度、安排之下,各区域斥候呈现环状流动状态,不是简单的一个环,而是外层环套环,内层围绕中军是一个侦查半径三十里的环。
除了身边军队哗变之外,徐晃不认为有人能悄悄摸到他的中军附近。
他的中军并不算强大,只有骑士三千,车兵四千,以及大约一万三千辆运粮车。
大部分运粮车是空的,剩下的粮车也能供应前军支撑月余时间。
抵达幽州第一步,不是寻找河北兵进行决战,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将粮车尽数装满,同时在蓟县设立前线大本营,在这里设立储粮的邸阁,以及武库。
这个武库不仅要储备军械、铠甲、粮车、战车、运输车,还要有制造与修缮的能力。
幽州人的支持,其实是很不稳定的。
呈现一种特殊的变化状态,当你的军队强盛且粮食储备充足的时候,你再怎么压榨,幽州人也能含笑供应;反之,军队陷入疲态,粮食储备不足时,幽州人可不会去想什么雪中送炭,大多数人想的是落井下石,杀鸡取卵落袋为安。
这也是没办法,汉与鲜卑、乌桓的冲突之下,幽州的汉胡豪强左右摇摆,早已练就了这种特殊的忍耐能力,以及忽然爆发咬你脖子的精准杀伤技巧。
毕竟,幽州目前的编户越来越少,汉胡豪帅越来越多。
郡守说话不管用,真正能做决定的是遍布各处的汉胡豪帅。
这个群体的人数太多,彼此竞争激烈,平均瓜分资源后,就养不出所谓的大局观、长远谋略。
所以为了贪夺编户,这个群体会本能的反抗更为贪暴的公孙瓒。
名义上是为了给刘虞复仇,实际上借机攻杀支持公孙瓒的郡守、县令长,动乱之中大肆抄掠、兼并人口和土地,太多的小豪强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累积。
所以沮授断定幽州方面迟早会跟赵基翻脸,只是畏惧赵基的强横不敢反抗,又心存妄想,想跟着赵基重蹈光武旧事,藉此将夺来的人口、田产合法化。
连沮授都能看明白的东西,徐晃身为幕府重臣,自然很清楚这一战幽州人的定位是什么。
上一次赵基向东出兵欲追剿鲜卑余部,本就想趁机给幽州汉胡豪帅狠狠放血,把他们抄掠的人口解救回去。
奈何公孙瓒跟袁绍打出了火气,宁肯降后来崛起的赵基,也不想跟袁绍冰释前嫌。
公孙瓒主导投降,他这一派自然跟随;与公孙瓒对抗的鲜于辅一派更是没有选择的余地,本就与赵基有一些香火情,于是也就跟着公孙瓒一起归附赵基、吕布为首的雒阳朝廷。
所以,公孙瓒必须救,公孙瓒活着,他这一派的汉胡豪帅就能凝聚成团,成为赵基眼中的幽州带路党,压迫鲜于辅这一派。
这样不算复杂的制衡关系之下,十分方便幕府汲取幽州的资源。
让幽州把粮食运到晋阳,这自然是不可能落实的。
幕府的军队来到幽州附近公干,吃一点幽州的粮食,幽州自然是举起双手热烈欢迎。
事情的关系很简单,能看到这一点的幽州豪帅大有人在。
有的选择了更加卑微的姿势来侍奉赵基,有的则只能随波逐流,等待机会。
这种状态下,徐晃怎么可能信任幽州豪帅?
于是,徐晃出代郡范围后,就稳扎稳打,不仅防范冀州兵,也在防范幽州兵。
军都塞内,徐晃在棚下乘凉,抱着一卷沉重牛皮地图细细观察,这是裴秀主导之下,所造的新式地图,特征就是方位准确,可以通过地图比例尺进行粗略估算距离。
当然了,受限于测绘人力,这些数据只有道路、城邑之间的距离是相对准确的,山脉的走势、河流曲折的走向,只能大致提供一个参考。
想要通过这种新式地图远距离扎营或布阵,基本上不可能。
想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战术,还是需要到现场观测地形,不能通过地图。
而徐晃这里,本就没想着跟河北兵决战,不想着歼灭敌人,自然可以通过地图来规划未来的营区……例如步步为营,一点点的压过去。
不仅河北兵拿他没办法,幽州人也拿层层工事中的徐晃没办法。
去年死掉的凉州人还没腐烂干净,现在幽州人如果没有一口吞掉徐晃主力的机会,是不可能贸然举兵的。
面对徐晃索要粮食的命令……他们也只能咬牙遵从。
否则贸然举兵,又吃不掉徐晃,就会导致去年凉州战役的局面重演。
赵基再次率轻兵直扑幽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