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虎贲郎 > 第749章 执宰刚断

第749章 执宰刚断(1/2)

    张昭气呼呼而走,更是不敢耽搁、耍大。

    臧霸身为一方领袖,做事要讲究影响,还会考虑未来。

    可臧霸麾下的流民帅或军吏,可就不会有这样的长远谋虑。

    因此,张昭不做耽搁,汇合护卫骑士后立刻出城,向南疾驰而去。

    琅琊的驰道维护的相对良好,普通的小型流民帅就是想劫杀张昭,也缺乏骑兵追击。

    而地位越高的流民帅,越是知道张昭的影响力巨大,虽然眼馋张昭卫队所用的马匹,可没几个人敢动手。

    杀了张昭,要给张昭复仇的可不仅仅是赵太师,还有徐州士人。

    谁能为张昭复仇,谁就能收获极大的名誉以及回报。

    不杀张昭只是抢张昭的马,这结果更坏,因为张昭脾性刚戾,会时刻执着于报复,这更难受。

    张昭也怕自己大业不成身先死,虽然两腿被马鞍磨的很是疼痛,汗液侵蚀之下,那种疼痛感更是让他格外的精神。

    故而一路疾驰,抵达琅琊后立刻奋笔疾书,向赵基奏报琅琊即将发生的变故。

    并详细讲述了臧霸的变化,算是把臧霸放他离开的人情给还了。

    毕竟,臧霸若真是铁了心投降孙策,那早就该抓捕送上门的张昭,或率军偷袭,直接将张昭组织的义兵击溃,那自然可以作为投名状,直接成为孙策麾下的可信任力量。

    可臧霸守住了乡党之间的底线,作为回报,张昭自然要有所表示。

    不仅要在公文里对臧霸进行一定程度的回护,以后有机会,也要还今日的不杀不害之恩。哪怕救不了臧霸的命,也要想办法救臧霸的子女。

    这些都是不言中的默契,以张昭的刚毅性格来说,受人恩惠就要报答回去。

    张昭也怕信件在兖豫地区通行时被截获,也怕走丢,只能以琅琊王室的名义派出船队,将密信藏在船舱内。

    至于其他的送信渠道,张昭担心泄密……毕竟兖豫地区发展来的内线,究其本质,其中很多都是投机者。

    这种人不值得信任,张昭也不想借这些人的手去害臧霸。

    于是,这封密信踏上了坎坷的道路。

    可能赵基的军队杀穿兖豫,沿着泗水、卞水而下逼近彭城时,这封信依旧到不了。

    许都,太傅杨彪的府邸内。

    自从许都政变以来,今年开春以来才恢复相对稳定的秩序。

    他的太傅上公府也征辟掾属得以充实,并效仿赵彦的太傅府,基本上府内诸曹与尚书台六曹对接,直接完成了霸府的建设。

    这种情况下,太傅府执政的效率自然得到显著提升。

    降低党争的好处太多了,可太傅府之外,应该还有太保公府、太师公府。

    现在刘表、刘备、刘艾、孙策、袁绍与董承都有意竞争太保、太师之位,就连庐江郡守刘勋都想试一试。

    依着杨彪的意思,袁绍就很适合当太保,可袁绍获得耻于与吕布对等的官位,又以国贼董卓、赵基都担任过太师为由,不肯接受太师职位。

    以袁绍的地位,又不能这么空悬着……杨彪自然理解,袁绍想要跟赵彦齐平的位置,想要当许都朝廷的上公太傅。

    毕竟,赵彦之前的太傅,就是袁绍的叔父袁隗。

    袁绍以及袁氏的门生故吏们,理所应当的认为朝廷就该拜袁绍为太傅,由袁绍的太傅府邸遥控许都朝廷的诏令颁发。

    可杨彪又怎么可能会让?

    没当太傅之前,杨彪无所谓这个职务。

    再说了,虽然当上了执政太傅,也获得了各地士人的追捧与支持,让弘农杨氏的影响力得到了扩大。

    可实际上,自天子东迁以来,这五年时间里,杨氏的影响力实际上是退步的。

    此前杨琦为首,杨彪、杨众为辅,三杨的门生故吏遍布宫中、朝中,若不是抓不住军事力量,以三杨的影响力来说,朝中事务、天子的态度,都可以进行摆布。

    自杨琦、杨众谋划诸刘兵变失败后,被吕布隐诛。

    结果就是杨家失去了对宫中的影响力,才让天子受小人蛊惑,做出了劫杀伏完满门的错误决定。

    而现在,杨彪在许都剧烈党争之后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被拜为太傅后,真的只是恢复了东迁之初的杨氏影响力。

    面对袁绍一方的无理索求,杨彪自然有他的应对办法。

    那就是继续争抢去吧,太师、太保一日不立,那就没人能与太傅公府分享权力。

    再说了,朝中还有东迁元勋旧臣等待安置,例如司徒赵温。

    比起袁绍、孙策,天子更信赖朝夕相处的授业恩师。

    还有董承,以及刘表、刘备、刘艾这三位临近许都的强势宗藩。

    太傅一职需要选贤任能,他杨彪众望所归,自然是当仁不让。

    那么太保、太师之中,怎么也要选一个宗室贤良。

    否则的话,天下人会怎么看?

    此前国贼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