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关系,也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穆公三十年(前630年)九月十日甲午,秦穆公、晋文公再次携手出兵围攻郑国。秦晋联军兵分两路,晋军驻扎在函陵(在今河南新郑北),秦军则驻扎在汜水南面,气势如虹地对郑国展开了攻势。郑国的城墙在联军的攻击下摇摇欲坠,城内的百姓们惊慌失措。然而,狡猾的郑国谋臣佚之狐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向郑文公提出建议,派烛之武去对秦穆公陈述利害关系,争取秦国的盟友。
烛之武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性,他夜行于秦军营帐之外,巧妙地避开联军的巡逻,终于见到秦穆公后,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烛之武诚恳地对秦穆公说:“灭掉郑国,对于晋国而言是得到了好处,而对秦国却没有利益。晋国的强大,乃是秦国未来发展的忧患啊。如今的局面,秦国与晋国同时围攻郑国,郑国即便灭亡,郑国之地也会被晋国吞并,这只会让晋国势力大增,而秦国却未必能从中真正受益啊。”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一番话,陷入沉沉的沉思之中,思前想后,觉得郑国所言极是。
于是,秦穆公权衡利弊后,改变了策略,决定与郑国人结为盟友。秦穆公有意留下杞子、逢孙、扬孙协助郑国戍守,以巩固这个新结成的同盟关系。随后,秦穆公便带着满满的诚意,下令撤军回国。而晋文公看到秦军的撤离,也权衡再三,考虑到郑国与自己之间的关系以及局势的复杂性,最终也选择了撤兵。
秦穆公和晋文公的这次行动,不仅彰显了他们的智慧与谋略,也让郑国得以暂时的安宁。这场波谲云诡的政治博弈,再次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