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南北派盗墓贼 > 第22章 深夜探庙

第22章 深夜探庙(1/2)

    深夜我们仨趁着黑向村子西边林子摸去。村子西边就只有一条小土路,两边是小山丘。

    小山丘上都是树,如今的季节快入秋了树枝上的叶子一刮风晃动,树叶就哗哗落了下来,小山丘上还有不少坟,看上去十分瘆人。

    “兵子,这里也没看到林子,婆神庙不能在山上吧?”刘瘸子问道。

    “陈釜军说的就是这边,而且这里就这么一条路,不会错,在往前走看看。”

    又走了好一会,小土路拐了个弯是向小山丘上而去,顺着小土路走上小山丘,小路倾斜角度很大,脚下也从土路变成了山石小路。

    小山丘上不背风,凉风吹在山丘间发出如厉鬼哀嚎的声音。

    翻过山丘间这段小石路,四周是小山丘围绕形成如同山谷的洼地,我们看到一大片地势平整的树林。

    四周的树木高大而阴森,风一吹,树叶沙沙作响,树叶也随风飘落。

    树林中间用石头铺出了一条小路,路两旁树林中密密麻麻的坟包,坟包是石头堆起来的,都没有墓碑,这树林整个就跟个乱葬岗一样。

    刘瘸子紧紧跟我靠在一起,跟个狗皮膏药一样,弄得我浑身不自在。

    “哎呀,兵子这地方怎么这么多坟啊,阴森森的,瞅着都慎得慌。”刘瘸子忍不住抱怨起来。

    “刘瘸子,你害怕了!”大个说道。

    “耀爷我不是害怕,就是这地方也不像有庙啊。”刘瘸子说道。

    其实我心里也有些不解,怎么会把庙修建在这种地方,我说道:“这地方确实不适合修建庙。”

    大个说道:“这地方不也挺好吗?要山这四面都是山,还有树,一般人白天都不一定敢往这来,多肃静啊。”

    我说道:“这要是隐居山林还挺适合,但建庙修坟可就不适合了,庙宇一般都会修建在村庄的最高处,这样庙宇既可以俯瞰整个村落,又可以保佑整个村落,这地方俯瞰去看就是个坑,别说修建庙了,修坟埋人也都不合适,因为阴气本身就重,这婆神庙修建在这也不知道谁选的位置,真的是太他妈会选了。”

    大个说道:“这穷乡僻壤小山村,有几个懂的,肯定就是感觉这地方好,就修建在这了呗。”

    “大个,这你就说错了,越是这种偏僻山村,越是讲究老规矩,山村里的人都是非常守旧一代代传下来的文化传承,可能是这地方的风俗吧。”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一阵奇怪的叫声,“咕咕咕......”那声音在寂静的林子里显得格外刺耳。

    “这,这是什么声音?”刘瘸子声音都颤抖了。

    刘瘸子拉着我停下脚步,大气都不敢出,眼睛不停地四处张望。

    我说道:“别害怕,这就是猫头鹰的叫声。”

    突然,一道黑影从我们眼前闪过,吓得刘瘸子差点叫出声来。

    “妈呀,刚才那是什么东西!”刘瘸子吓得脸都白了。

    大个说道:“刘瘸子,你能不能别一惊一乍。”

    “三江你别自己吓自己,那刚才是只猫头鹰飞过去了。”我安抚着刘瘸子。

    我们仨继续顺着路往前走,终于看到了婆神庙,我心里以为婆神庙就是个小破庙,没成想实地一看,婆神庙比我想象中要大,婆神庙是山石黄土搭建的,看样子应该有很长年头了。

    站在婆神庙前,刘瘸子说这种石头盖庙,在偏僻山村很常见,他以前下乡走包袱收古董,去过几个山村都有类似用石头盖的山神庙,土地庙,都是民国时期村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修建的,因为穷没钱买不起木料石材,只能用山体碎石和黄土修建。

    婆神庙只有一间庙堂,没有庙门,我们走进婆神庙,应该是有人时常打扫,连点灰尘都没有。

    庙堂里有个神坛上面摆着香炉馒头还有蜡烛,村民口中的婆神像披着一块红布立在神坛前。

    我搁兜里摸出打火机,把神坛上的蜡烛点燃,有了光亮看的也更加清楚了,这尊陶俑比陈釜军家那尊要大不少,而且上面还略微有些颜色。

    我说道:“三江,这回你仔细看看,是不是唐代墓里陪葬的肥婆俑。”

    刘瘸子仔细凑近看了看,张嘴说道:“体态丰腴,脸部饱满,下巴圆润,没错,这就是唐代墓里陪葬用的肥婆俑。”

    肥婆俑只有唐代高等级贵族墓葬中才会有,唐代以胖为美,这种社会风气有两种因素。

    唐代的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百姓生活富裕,那些达官贵人多是吃的肥头大耳,膘肥体胖。

    普通百姓看来胖就是富有,所以就产生了以胖为美的风气,说白了就是对富有的追求。

    还有唐朝的统治人群多有鲜卑族血统,鲜卑族是游牧民族,体魄剽悍,健硕,也因此唐朝的审美多取向也偏向于丰满的体型。

    不过以胖为美这个风气,也并非贯穿整个唐代时期。

    唐初时期还是偏向清瘦,直到唐代高宗时期和玄宗开元盛世时期才从清瘦一点点走向丰满,等到了唐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