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观众震惊!历史写满了吃人!!! > 第261章 李世民落幕。

第261章 李世民落幕。(1/2)

    “只有一种可能,贞观之治当中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是先升高后降低。”

    “不少地区的老百姓受于沉重的徭役不得不采用了这个方式。”

    “前面我讲那些的战争大唐每一次都胜了。”

    “胜利需要付出代价。”

    “我们经常说李世民打仗是越打越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摆在那里。”

    “战争所获得的胜利品更多的是补充了国库和奖励士兵,那些民夫和提供粮食的老百姓得不到什么。”

    “军队对外战争的成本依然要老百姓来承担,粮食成本,运输成本等等。”

    “征讨薛延陀,征讨西域等等。”

    “大唐越庞大的面积也代表着远程运输粮草越加困难,老百姓所要付出的成本也越多。”

    “七户家庭养一名士兵。”

    “战争不单单只有表面上的粮食,运输等成本。”

    “还有一种被人忽视的成本,那就是职业人才成本。”

    “之前讲刘彻没有说,现在来说了。”

    “什么是职业人才,那就是古人生活当中辅助人才。”

    “比如医生,铁匠,兽医,木匠等等掌握各种技术的人才。”

    “行兵打仗一定需要管理人才,保持军队的正常秩序。”

    “粮食的运输就很需要管理人才,而管理人才往往是古代最为缺少的人才。”

    “他们要么是读书人,要么长年累月做这些工作的人。”

    “打仗一定会有伤者,士兵会有疾病问题。”

    “大量医疗人员要充当后勤保障,使士兵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战马等畜生会生病,需要大量的兽医。”

    “士兵的装备,攻城的武器,修桥等等需要木匠和铁匠等百匠之人。”

    “等等一系列的人才基本上从民间号召,当这些辅助性人才大量跟着军队去了前方。”

    “后方怎么办。”

    “特别是后方留下的人员多数是老人,妇女,幼童这些社会较弱群体。”

    “更加依赖职业性人才。”

    “这些职业人才本身很稀少,培养起来也麻烦,要么父子继承,要么师傅和徒弟关系。”

    “在一片地区是少数群体。”

    “比如,一百户之中可能只有一户铁匠,现在国家号召上前线,一百户里面出二十个人。”

    “铁匠作为稀缺人才自然在这二十个人之中,剩下的那些人就失去了铁匠。”

    “你的农具坏掉了,需要有人来修理。”

    “结果修理的人去前线了。”

    “你生了病去找郎中,可是郎中现在去了前线,你只能硬扛了。”

    “等等。”

    “这就导致了后方正常生活秩序的破坏,很多原本正常的事情变得不正常了。”

    ”古人的社会体系较为薄弱,配上沉重的徭役才有了李世民亲自下发诏书的事情。”

    观众脸上有些惊讶,这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辞。

    这种职业性的人才确实对社会是必不可少,有本事的人都上前线帮忙去了。

    留下的老人和妇女儿童要忍受巨大的战争压力之外,还要面对生活的考验。

    叶枫:“李世民晚年御驾亲征高句丽。”

    “从战略上来说李世民征高句丽本身没有问题,成建制的国家对于大唐威胁程度很大。”

    “李世民带着军队虽然没有百万之众,但也有10多万人,各种海量的物资源源不断通过水路送往辽东。”

    “李世民御驾亲征和派遣正常大将征高句丽这是两回事。”

    “御驾亲征意味着手底下的官员会为了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进而加大对百姓的徭役献上自己的礼物。”

    “各种战船,物资会在极短时间里面从百姓身上压榨出来。”

    “李世民这一次御驾亲征攻破了高句丽不少的城池,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受限于天气的原因,李世民被迫的撤离了高句丽。”

    “我觉得李世民这一次得不偿失,战争上唐军和高高句丽丧亡占比1:20.”

    “问题是大唐后方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李世民本人也在这一次弄坏了身子。”

    “得不偿失。”

    “从高句丽回来之后李世民的身体越发的不行,他想要在自己死之前解决掉高句丽。”

    “完成隋朝没有做到的事情,来证明大唐取代隋朝乃是天命所归。”

    “李世民改变战法不断派出大将慢慢攻打高句丽,一点一点的蚕食对方领土。”

    “贞观21年,高句丽发生了旱灾李世民看到了灭高句丽的机会。”

    “发了狠打算征发30万兵力攻打高句丽。”

    “大臣提议让少经战乱的剑南地区也就是四川来承担这一次造船任务。”

    “李世民同意了。”

    “剑南地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