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从中医的角度开始分析,人的懒惰,可能与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特别是当脾肾功能减弱时,人就容易感到疲倦,失去活力。
这女子之前的勤快,与后来的懒惰,形成鲜明对比,很可能是因为她的身体在某个时间点遭受了重创,导致气血瘀滞,脏腑功能受损。
人体之气分为阴阳,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失衡则疾病生。
原本勤劳的人,突然变得懒散不堪,或许是体内阳气衰弱,阴气过盛所致。
而阴阳失衡,往往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尤其是脾肾两脏。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若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人易感到疲倦无力。
肾藏精,主骨生髓,肾虚则精神不振,腰膝酸软。
她的病,恐怕与脾肾两虚脱不了干系。
他又结合易学来考虑,讲究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
这女子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从被夸赞到被抛弃,情感上的巨大落差,可能打破了她体内的阴阳平衡,使得五行失调,进一步影响她的身体状况。
他又想到,八卦中的坤卦代表地,为阴,象征柔顺、安静,但过度柔顺,则缺乏活力,恰似这女子后来的症状。
或许,她生命中遭遇的重大变故,如丈夫的抛弃、家人的嫌弃,这些精神上的打击,让她内心的“坤”卦能量过度显现。
坤为阴土,乾为阳金。
阴土生阳金,但如果阴土过盛,就会抑制代表积极、阳刚的“乾”卦能量,导致身心俱疲,逐渐沉沦。
“那么,要治疗这种怪病,首先需要调理气血,激活脾肾功能,恢复阴阳平衡。”李奕自言自语,在脑海中快速搜索着针灸治疗的方案。
最终,他确定了几个关键的穴位:足三里、气海、关元、脾俞、肾俞。
这些穴位,都是调理气血、健脾益肾的要穴。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
它的功效为燥化脾湿,生发胃气,能促进气血生化,增强体质,对于改善脾虚引起的疲倦无力,有着显着效果。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是任脉的重要穴位。
它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可调节全身气机,促进脏腑功能恢复。
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
它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及阳气不足导致的各种虚劳病症的要穴。
脾俞,位于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的作用。
它是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穴位,能有效改善脾虚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等症状。
肾俞,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同样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
它有补肾助阳、调节生殖功能、强壮腰膝的功效,对于肾虚引起的精神不振、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这次,他决定采用针灸疗法,调和阴阳,健脾补肾。
【针灸大成】中提到,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能健脾和胃,强壮身体;关元为小肠募穴,可温阳固脱,益气补虚;肾俞为肾之背俞穴,能补肾益精,强健腰膝。
这三穴合用,应能有效改善女子的体质。
敲定治疗方案之后,他深吸一口气,用神念沟通令牌空间中的神针。
只见光芒一闪,108根神针凭空而出,按照不同色泽,排列成三圈。
冰魄神针晶莹剔透,带着一丝丝寒气,主清泻。
雷火神针火红耀眼,蕴含着雷霆之力,主温补。
太乙神针温润如玉,中正平和,可以调和阴阳。
李奕手法娴熟,先以冰魄神针轻点女子的人中穴,唤醒她的神智,再以雷火神针依次针刺足三里、关元,激发体内阳气。
最后,用太乙神针缓缓刺入肾俞穴,温补肾精。
然后,是气海、脾俞……
每一针都精准无比,仿佛有灵性般,引导着天地间的阳气,流入女子体内。
随着针灸的进行,李奕能够感觉到,女子的身体逐渐发生变化。
原本沉重无力的四肢,开始有了些许力气,呼吸变得平稳有力。
那股懒散、绝望的气息,正在一点点地从她的身上消散。
当最后一根神针轻轻拔出,女子的身体突然轻轻颤动了一下,随后缓缓睁开眼睛,闪烁着久违的喜悦光芒。
“多谢你救了我……”她挣扎着,想要坐起来。
这时,李奕终于挣脱幻境的束缚,恢复了自由。
他微微一笑:“我为你制作一些可以调理脾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