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 > 第200章 商业秘籍,引八方震惊!

第200章 商业秘籍,引八方震惊!(1/2)

    谢宁只觉得这人眼生。

    应该是没见过。

    他继续说道:“宣传册上的图画是给百姓们最直观的降价冲击,也是第一步宣传,让百姓前来领免费的鸡蛋,加上三个新客的限制,也是为了增加购买力。”

    相当于现代的地推拓客。

    “而一文钱好物,是吸引顾客上门成交的利器,同样也是持续经营的手段,老师,试想一下,只要商行伙计热情如初,商品摆放不断变化,总是给买货的人最新鲜的视觉刺激,那么即便同样的东西,他便不会在旁人家买,只会在这里成交!”

    “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徐贺恍然大悟,他还以为便宜的东西,就是在赔本赚吆喝。

    原来里头竟有这样深的门道。

    “一文钱的东西就未必会赔钱!”

    谢宁道:“相比仓库沉积,折损,只要货物变成现银流转,不赔本就是赚到,还有免费抽奖的满减奖券,李家的商行伙计,开业之前全部经过彻夜的培训,会算账是最基础的。”

    “试想一下,原本只花八十文,就能买够所需的东西,若是超过一百文给便宜十文,那买东西的不会动心吗?”

    “所以就会继续添加!继续购买!”

    谭佑铭满目惊讶,做生意竟然可以灵活到这种程度。

    谢宁道:“这样成交的连带率便上来了,客单价也会提升,并且怎么可能会有满打满算正好一百文的东西,那么多出去的溢价便是商行的利润所图!销售额也会因此暴涨!”

    销售套路的一环又一环讲解,让众位官员大为震惊。

    连看向谢宁眼神都变了。

    变得不再是单一,对科举小三元的喜爱,或是惜才。

    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由内而外的敬佩,这样的人,这样的思谋计算,才仅仅是一个世家小商行,就搞出一个州府全部百姓的轰动,由此甚至可以想象,他踏上更高的台阶,岂非有更宏图的将来。

    他这样算尽其用,出人意料的想法,若是放到了国库的经营上。

    那根本无法想象,他来日会在朝堂上会有怎样高的建树。

    谭佑铭挑眉看向身旁的通判马致远,其眼神用意十分明显。

    是让他注意到谢宁,让他要先在太子、天子哪里替谢宁打出去名头。

    马致远是太子的人。

    当初西北大旱,边境强敌在列,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引起暴乱和异族入侵,几个州府的通判全都找关系回京,就剩下马致远一人意志坚定地替太子皇家,盯着西北这一片偏远大陆。

    谭佑铭的意思,马致远怎可能不明白。

    若不然,廖吉昌一个封疆大吏,怎么可能轻易将他一个通判叫到宿川来,大老远看这么一场戏。

    知府、节度使这二人,打的都是同样一个主意。

    那就是给谢宁提前铺路。

    马致远虽然跟谭佑铭政见多有不合,但也不至于连廖吉昌的面子都不给。

    他盯着前方意气风发的少年人,眼眸灰暗。

    为官之路,何其漫长。

    天才少年有如何?从他谢宁研究出来拔毒药方的那一刻起,若是他不走科举这条路还好说,可他偏偏踏入这政治泥潭,廖吉昌和谭佑铭又在给他铆足劲的地铺路。

    来日等着他的必将是数不清的刀枪剑雨。

    闲云野鹤,终不成少年不可得之物。

    再往里走,随着谢宁的解说,众人对李家生意的火爆了解愈加深刻。

    徐贺担忧地道:“谢大人,本官明白了李家经营妙处,可宿川城中尚有无数商户开门做生意,李家商行这般岂非叫旁的商人无法经营?”

    谢宁一顿。

    其他知府也是同样看过来。

    廖吉昌心知自己的这个学生,绝非一般聪慧,他好整以暇地等着谢宁接下来的回答。

    谢宁道:“敢问众位大人,现在西北粮食市场,最便宜的粟米粗粮价格几何?”

    刘喜成飞快答道:“粟米八文钱,最贵不会超过十文钱!这是廖大人严格把控的结果,为的就是旱灾之下,普通百姓不被饿死,为此,我们几个州府的官员,调控粮价,抑制外地商人到本地来哄炒粮价!”

    “几城百姓才得以安稳度日!这全都是廖大人治理高明啊!”

    对于刘喜成趁机的马屁,谢宁不置一词,他直切重点道:“八文还是贵了,我之前家贫买粮也是这个价格,我翻看了府衙账册,西北受胡人影响,战时比较多,但粗粮的基础价格也不会超过十文。”

    “最近几年是个什么光景,诸位大人比我更为清楚。”

    谢宁不疾不徐地道:“若是战事胡人袭扰未危及到白鹭关内,白城以内的百姓农耕正常,这个价格百姓尚能接受,但西北几个州府一旱三年,如此情况之下,宿川禹州、白辰几个州府,乡下十室九空,城内百姓的收入更是很难回到旱灾之前,也很难找到生计。”

    “我知道,老师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