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稳睡了一觉的傅武强已经逻辑自洽了,小说家的灵感肯定是有限的,就没听说哪个作家可以一直写下去,写得又多又好。
而且现在还没改革开放,傅明彦写了小说也好,也就最多是个万元户,赚不了什么大钱。
后世那些作家才有钱呢,现在的作家也就赚点小钱。
电话联系不上堂哥,但是没关系,他可是他傅明彦的亲亲堂弟,可以写信啊!
让傅明彦把钱都给花出去,肯定就可以放缓傅明彦的发财速度。
傅武强想到了这里,又哼着歌去上工了。
·
向阳村的李青已经打定主意用傅明彦的新闻来做扫盲班的文字材料,打算第二天就去县里买报纸。
没想到的是,邮递员小张居然带了昨天的报纸过来。
两人一番交流以后,小张知道了李青是想要给村子里的人当做扫盲班的材料,心中一动。
向阳村可以用这个当做扫盲材料,那么其他村呢?
本来过了时效的旧报纸不值钱,小张手里头的三十份报纸本来就是白来的。
不过现在有可以卖的机会,小张就折价卖了二十份报纸给李青。
剩下的报纸,他去其他村子推销,就专门找各村子的扫盲老师推销,用的理由是现成的。
“向阳村的傅明彦可做了大事,这新闻又是咱们县里的人,村子里的人肯定感兴趣。”
“向阳村那边的扫盲老师就买了报纸,你们也可以用这个作为扫盲材料,效果肯定很好。”
邮递员小张把全县那一天的《江川日报》给搜罗了过来,再卖给各个村里的扫盲班,竟是小赚了足有两个月的工资。
算了这一笔账以后,小张亲了亲家里头保存的报纸。
他不忘记带着自己发财的傅明彦,心想着,要是傅明彦还能再发一笔财该有多好。
小张又觉得,傅明彦下次再发财肯定是得等新的小说出炉,拿一份稿费再拿一份影视版权费,才能发财,却没想到,这傅明彦的财已经在路上了。
·
江川省会的小洋房里,一个年迈的老人戴着老花镜,正在看眼前摊开的《江川日报》。
他身后的红木书柜用的是玻璃门,后面满是亮闪闪的勋章和奖杯。
他功勋无数,在战场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最大的遗憾是有一个在战场上不知所踪的孩子。
老人看到了这一篇报道,想到了那个不知所踪的孩子。
他希望他的孩子也有冯文芷的好运道,遇上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帮助他去武装部,找到回家的路。
老人只是心中莫名闪过这个念头,却没想到,他真的运气极好地在一周以后见到了他的儿子。
一周以后,老人怀着激动又感恩的心邮寄了十张面值一百的外汇券,而外汇券在黑市里最高兑换比例是1:2,这些钱折算下来有至少一千五百块。
在江川省一个厂区办公室里,一个模样干练的女人也在看这个故事。
看到了圆圆满满团聚的故事时候,她的嘴唇抿了一下,她想到了丢失的女儿。
公公婆婆一直想让她再生个儿子,可是她因为生了女儿,加上工作忙碌,并不想要孩子。
这个女儿却在婆婆的手中弄丢了。
看到了圆圆满满这个故事,她打算让家里人帮忙查清楚,有没有可能是婆婆故意的。
如果要是真的婆婆卖掉的,能够找到她丢失的孩子,肯定是要替她可怜的孩子讨回公道的。
而女人的行动是有效的,怯生生瘦不伶仃的女儿回来了。
在一个星期以后,短发女人也往北大英语系这个地址,邮寄过去了两张自行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