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 > 第775章 唯明渊无私尔

第775章 唯明渊无私尔(1/2)

    张康夫与裴石诚惶诚恐,连头都不敢抬:

    “陛下圣明,臣等目光短浅,不及陛下之万一,臣等知错。”

    赵祈佑龙目灼灼,看着跪在地上的二人,心中冷哼一声。

    若不是姜远及时送来奏章,恐怕还真会被张、裴二人蛊惑了。

    他这二人打的什么算盘,早在姜远的预料之中,无非是想借此事开文字狱,打压异己。

    赵祈佑缓了声音:“此事不必大惊小怪,这小册子只敢半夜塞百姓家门缝中,不过是宵小之作!

    命各衙门张贴出告示,无论是这小册子,还是那些贴大门上的纸片。

    都是骗人之物,让百姓们谨防上当,不要信来历不明的东西。

    另,让巡城兵马司加紧巡城次数与力度,保百姓安宁!”

    张康夫与裴石被赵祈佑敲打了一番,再不敢存有轻视帝王之心,心里的那些小心思也不敢再显露,磕头领下了旨意。

    待得张康夫与裴石出了御书房,赵祈佑又从袖子里拿出姜远头天送来的秘奏,细细看了一遍。

    奏章之上,不仅有分析那来历不明的小册子是谁干的,也有说他的应对之策。

    “陛下切勿信他人之言而开诏狱,诏狱一开,如同授利刃于人,恐他人借题发挥,打压异己。

    于国于政于民,百害而无一利。”

    奏章的末尾,姜远将这段话的字体写的稍大,异常醒目。

    赵祈佑轻轻合上奏章,心中百感交集。

    张康夫是国舅,裴石也是二朝老臣,原以为这俩人向着皇权,是值得信任的。

    却也没料到,他们竟也存了私心,想借此事行一己私利。

    “满朝百官,只明渊一人无私尔!”

    赵祈佑长叹一声,只觉真正为他这个帝王考虑,且不夹私念的,便只有姜远一人。

    “哈哈哈,寡人啊寡人,高坐庙堂当真不胜寒,还好老子还有个知己!”

    赵祈佑长笑三声,心头阴晦散去。

    只要有一个真心替他着想的朋友,那他便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就在赵祈佑放声长笑之时,燕安城中各处的长见识亭前,购买杂志的人争先恐后。

    由于第一期周刊杂志卖得一书难求,这二期发售时,长见识亭还未开门,便已有众多人聚集等候了。

    “快!给我拿十本!”

    “他特么不要挤,老子先来的,先卖给老子!”

    买杂志的人手中拿着钱,争抢着往亭中伸去,说书先生与小二,也是头一回见得这情形,一时间手忙脚乱。

    各亭中的说书先生哪还有时间说书,小二也没空烧茶水,收钱给书,忙得一塌糊涂。

    这就使得来喝免费茶水,听免费故事的百姓极其不满,也便加入起哄的行列,你挤我也挤。

    由此引发的效应极其恐怖,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抢灵丹妙药呢。

    好在这一期杂志,采用的是活字印刷, 印出来的杂志数量翻了十倍。

    此时燕安每个长见识亭中的杂志都在千本以上,就是这般也仍有许多人没能抢到。

    有那心思灵活的书店老板,见此情形,直奔鹤留湾格物书院,径直找书院谈合作去了。

    燕安是座大城,各地与他国的商贾云集,见得这周刊卖得如此好,也争想买来一观。

    这上面不仅有最新的朝廷政令预测分析,还有各种行商信息,与小技巧。

    商贾们本就精通此道,见得上面写的行商之道,竟然直击要害,这就不得了。

    这哪是什么杂志,这是行商秘籍啊。

    他们却是不知道,这是格物书院的特邀神秘嘉宾,燕安富人们恨之入骨的商业奇才,沈有三写的商业专栏。

    怎么可能没点水平。

    大批商贾将这杂志奉为奇书,争相购入。

    这些杂志也随着行商的商贾,去到天下各地,甚至他国之疆。

    后被誉为大周神刊,是行商之人必看的书之一,这是后话了。

    千人千种看法,商贾注重朝廷政令与行商之道,在文人学子眼里,这杂志就是专刊名人大儒诗作的。

    而且还有诗作创作时的心里路程,写诗技巧,分析得无不透彻。

    若是照着上面的技巧来写,不说写出什么传世之作,至少在青楼、在文会上装个逼够用了。

    而普百姓们,更在意的是关于民生方面的。

    比如杂志上说,济洲的一些道路难行,朝廷下拨银钱,修成水泥路,方便大伙出行。

    在不远的将来,大周所有主要官道,都会铺上水泥路,朝廷全力为民所想等等之言。

    杂志上又言,淮州大灾百姓死伤无数,朝廷全力救灾之下,都做了那些具体事宜,如何如何的。

    经济洲来的客商证实,济洲有些路段的确在修水泥路。

    而淮州来的客商,不但证实杂志上说的是真的。

    还言周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