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赵俣这一朝,按说应该发扬这种风格,比如学历史上的赵佶,将上元灯展办得更加辉煌壮观璀璨,盛况空前。
但让人很意外的是,赵俣竟然将办灯展的钱缩少到了宋神宗一朝和赵煦一朝的十分之一。
宋神宗一朝和赵煦一朝,常常于每年的十月份就开始扎架子制作山棚,一直到正月十四才彻底完工,所费彩帛,巨以万计。灯节结束后,这些东西都被皇帝颁赐给了内侍,让内侍拿去换钱。
而到了赵俣这一朝,因为将办灯展的钱砍去了九成,这些东西也就不再赏赐给内侍了,而是翻新一下继续使用。同时,架子也不用提前好几个月费钱、费人地重新扎,而是提前半个月将去年用的山棚修一修就接着用,只有那些实在腐朽不能用的才会重新制作。
总之就是,赵俣这一朝在这些表面文章上是能省则省。
这样做出来的灯展效果肯定无法跟以往相比,就更别提跟历史上赵佶时期的灯展相比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因为有前朝打下的好底子,即便赵俣这一朝如此之省,也能做到,花灯分散在东华门、左右掖门、东西角楼、城门大道、大宫观寺院等皇城周围,皇城雉堞上亦遍设之。
反正,从外面来的人,是根本就看不出来这里面的区别。
宇文黄中、赵鼎他们这些没来过京师的人就震惊东京汴梁城的繁华,以及上元节的热闹。
而让李纲没想到的是,汴梁城中不仅有木自行车,还有一种新型人力车。
这种人力车,是木质框架结构,精美、结实又质朴。高高撑起的黑色布篷,能遮阳挡雨。车座是厚实软垫,铺着蓝布坐垫,靠背微微向后倾斜,坐上去一定很舒服。两个木质车轮被磨得油亮,有些还裹着兽毛毡。车夫站在车把旁,双手搭在上面,车把上的铜铃铛,偶尔被风拂动,发出清脆声响,引得路人侧目。
李纲问李光:“此车是?”
“此乃黄包车,亦是麻皇妃所造。”李光答:“然为何叫黄包车,却没人能说得清楚。”
听说黄包车也是麻晓娇发明的,李纲就没再多问了,实在是麻晓娇已经创造出来了太多太多可以改变这个时代的人生活的东西。
李纲等人没问,李光却又主动说了一些东京汴梁城中独有(也可以说还没传播出去)的一些麻晓娇的发明,像太阳能热水装置,太阳能锅,千里镜,扩音器,传播得清楚、传播得远、还可以双向通话的土电话,等等……
这让李纲等人更加佩服麻晓娇的发明创造能力。
进入汴梁城深处,李纲五人更是被其繁华所震撼。城内楼阁林立,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好一幅盛世图景。
李光对李纲等人说:“陛下今夜将登上宣德楼与民同乐,你几个可去一观?”
宇文黄中说:“此等盛世,岂可错过?”
仇悆不太喜欢凑热闹,所以他说:“我去潘楼街高升客栈为你几个开房,以便我等落脚,你们去玩罢。”
李纲等人都是君子,哪会强人所难?
于是,他们将各自的随从以及马匹、木自行车、行礼物品交给仇悆,然后一人叫了一辆黄包车,前去宣德楼前。
位于皇宫宣德楼对面的鳌山山棚,是所有山棚中最高大最豪华最壮观的。它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教坊陈百戏,是上元灯节之夜里最繁华热闹之处。
李纲等人来到此处,随人群等着赵俣登上宣德楼上观灯。
在等赵俣登楼时,李纲等人听说了,赵俣将办灯展的钱缩减到了十分之一,不少无知的人在那抱怨说,若非如此,今年的灯展肯定不会比前朝逊色那么多。
李纲等人则感慨:“陛下即位以来,崇尚节俭,轻徭薄赋,实乃百姓之福也。”
赵鼎也点头附和:“此乃盛世之兆,吾等定当尽心辅佐陛下,共创大业。”
正当李纲等人沉浸在对赵俣圣明之举的赞叹中时,宣德楼上突然传来一阵宏大的乐声。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纷纷翘首以盼。
只见,赵俣身着华服,在一众侍从的簇拥下缓缓登上宣德楼。他面带微笑,向楼下的百姓挥手致意。
百姓们见状,顿时欢呼雀跃,高呼“万岁”,声浪一波接着一波,震耳欲聋。
郑显肃紧跟赵俣身后,她仪态端庄,凤冠霞帔在灯火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二人站定后,楼前广场上的百戏表演正式开始。杂耍艺人在空中翻腾跳跃,身手矫健;舞狮队伍活灵活现,引得众人阵阵喝彩;还有那妙龄女子的长袖善舞,身姿婀娜,令人陶醉其中。
李纲等人被眼前的热闹景象所感染,跟着一块载歌载舞,嬉笑玩闹。
不多时,人群中突然一阵骚动。
李纲回头看去,就见,十几米外人群中正发生着令所有行人都来不及反应的突兀一幕。
这时候的广场上,本来就摩肩接踵,各种声音也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