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有的刺客再次向着宣德楼发起总攻,有的刺客则继续屠杀平民,试图将平民赶向皇宫,他们浑水摸鱼。
可御龙直和弓箭直的亲从,在王舜臣的率领下,稳准狠的射杀一切胆敢靠近宣德楼的人,哪怕他们是手无寸铁的平民。
见此,再也没有平民敢冲击皇宫了。哪怕刺客驱赶,他们也都往两边跑。
刺客没办法,只能自己冲。
可这些刺客声势造得挺大,但实际上他们连一百人都没有。
这点人,都不够王舜臣一个人射杀的。
要知道,历史上,王舜臣在一场战斗中,从申时射击到了酉时,共射击了四个小时,据长编和宋史所载,王舜臣“发矢千余,发无虚者”,直到日暮时分,他射到手指崩裂,鲜血流满手肘,才成功掩护宋军的大部队撤退,那一战,他共射杀了上千人,可谓人肉加特林本林。
这“连射一千发,发无虚者”的恐怖战绩,即使有水分,也不妨碍王舜臣可以凭此战功得到史书的千年传唱。
其实,宋朝在拓边西北的过程中从来都不缺骁勇善战的猛将,但在这个时代被史书记下并被冠以千人斩威名的人却只有王舜臣一例,即使神射如姚兕、刘昌祚者,要么战局比王舜臣顺利,犯不着自己一人射千发,要么就是战场地形不允许做机关枪,比之王舜臣在这一战中的战绩,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王舜臣这个千人斩的记载是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的。
说句不客气的话,赵俣手上有王舜臣这个千人斩,自从刺客没能将平民赶向皇宫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的失败。
很快,刺客就被王舜臣等人射杀了数十人。
与此同时,开封府尹也就是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范纯礼,亲自率领禁军前来救驾。
比范纯礼稍慢一点点的是宗泽。他率领神机左军的马军紧随其后前来勤王救驾。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军队前来勤王救驾。
最后,五支神机军全部到达现场。
范纯礼、宗泽等人控制住局面了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封锁了现场,一个人都不放其离开,势必要将刺客全都捉拿归案。
让人很意外的是,在宇文黄中、赵鼎和李光的帮助下,李纲竟然抓住了一个试图逃跑的刺客。
危机解除了之后,赵俣在第一时间,让范纯礼去安抚民众,告诉他们,朝廷很快就会放他们回家,这次死亡的人朝廷负责发送,受伤的人朝廷会派御医为其救治。
这次出了这么大的事,范纯礼知道,他的官肯定是做到头了,现在能不能平稳落地,就看他怎么善后了。
范纯礼没去解释,因为人手不够,他不觉得有众多亲卫保护的赵俣等人会有危险,就把这里的守卫力量调去维持治安了,也没说,近十几年的开封府尹都这么干,因为,从结果上来看,他大错特错。
而就这个错误,赵俣怎么收拾范纯礼都没有问题。
再说,这事也确实怨范纯礼,人手不够,他可以说,没必要为了节约,而抽调皇宫前的安保力量。
所以,范纯礼现在也只能是赶紧去善后。
按照赵俣交代的,安抚好民众了之后,范纯礼就想去审问这些刺客。
可李纲他们捉的刺客,早就在第一时间被皇城司给抢走了。
据说,为了这个刺客,皇城司和东厂还吵了起来。
很显然,出了差错的,不只有开封府,皇城司和东厂也犯下大错了,不然,怎么会有这次的刺杀事件,所以,这两家也在想办法将功补过。
就在范纯礼发愁怎么将功补过之际,范纯礼手下的人筛查出来了一个没自杀成的刺客。
范纯礼大喜,亲自去审问这个刺客。
其实,事情的原委很简单。
刺客是西夏派来的密探,总共八十七人,其中有三个神射手。
他们的目的是,制造混乱,逼赵俣离开宣德楼,由那三个藏在暗中的神射手射杀赵俣。
至于刺杀赵俣的原因,也很简单。
李乾顺君臣已经调查清楚了,赵宋王朝正在积累收复西夏的力量,很快就会发动收复西夏的战争。
而只要赵俣活着,收复西夏这件事就不可能避免。
那李乾顺君臣只能想办法弄死赵俣。
退一步说,就算弄不死赵俣,逼赵宋王朝立即开战,而不是等赵宋王朝准备好了再开战,也是好的,毕竟,这样一来,西夏的胜算还能大一点。
事实上,最近西夏在边境频频挑事,想要逼赵宋王朝现在就开战。
可章楶极稳,就是不主动出战,只是依托一众堡寨与夏军周旋,同时加快筹备收复西夏的战略物资。
李乾顺君臣实在是被章楶等前线的宋军将士给逼得没办法了,才不得不兵行险招。
前来执行刺杀赵俣任务的人,经过反复打听得知,因为上元节时汴梁城中的人口流动性极大,为了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