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储君 > 第63章 佛理为契 远邦归心

第63章 佛理为契 远邦归心(2/2)

佛教交流章程》,细则按今日所议,突出‘共尊、互学、同利’六字;玄策,你负责护送天竺高僧来唐的具体事宜,沿途驿站需妥善接待;魏爱卿,礼部要尽快筹备‘唐竺佛事交流会’,邀请周边小国的使者列席,让他们亲眼见证大唐与天竺的佛教盛事;象儿,你从东宫属官中挑选精通梵文与佛法者,组建‘西域宗教事务司’,专司此事。”

    众人齐声领命,李象捧着贝叶经,忽然道:“父皇,儿臣还有一想法——可在天竺的佛塔中,嵌入一块刻有大唐年号与‘天下大同’字样的石碑,与他们的梵文碑刻并列。千百年后,后人见此碑,便知大唐与天竺曾以佛为媒,共赴太平。”

    李承乾眼中含笑,点头赞许:“好一个‘天下大同’。这石碑,不仅要刻年号,还要刻上‘众生平等,万邦和谐’。佛法的慈悲,从来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大唐要做的,便是让这慈悲之心,化作联结远邦的纽带,让万里之外的土地,在文明的感召下,自然向心而来。”

    暖阁外的日光渐渐升高,透过窗棂照在案上的天竺风物图上,仿佛为那些异域的山川镀上了一层大唐的金光。郭正一提笔在章程草案上写下“以佛为契,以文为脉,以德为范”十二字,笔尖落下时,带着一种笃定——他们要走的,不是征服之路,而是一条以文明为灯、以信仰为桥的通途,让远邦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归向大唐,不是臣服于强权,而是向往一种更辽阔、更包容的文明图景。

    议事结束时,王玄策忽然想起一事,补充道:“陛下,戒日王曾私下提及,希望大唐能派一位公主入嫁天竺,以亲上加亲。臣以为,若能以宗室女封公主,携带佛经与蚕桑、纺织技艺随行,既是和亲,亦是文化输出,比单纯的盟约更牢固。”

    李承乾沉吟片刻:“此事可从长计议,但核心不变——无论和亲还是建寺,都要让天竺明白,大唐的善意与实力并存。佛理讲‘因果’,我们种下‘文明互鉴’的因,自然能收获‘远邦归心’的果。”

    走出暖阁时,寒风已散,阳光洒在朱红的宫墙上,映得“太极殿”匾额熠熠生辉。李象望着父皇的背影,忽然明白,所谓“万国来朝”,从来不是靠兵戈相加,而是如佛法所言“润物无声”——让大唐的文明之光,借着信仰的风,吹向更远的土地,让那里的人们自愿举起归化的灯,一步步走向这片象征着太平与繁荣的东方乐土。而他们今日所议的每一条策令,都是点亮那盏灯的火星。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