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佛法,在西市的梵音阁看唐梵商人交易,甚至还去尚书省旁观官员办公。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询问,命随从记录,准备带回梵州效仿。
离京那日,李承乾亲自送至灞桥。那陵提婆王望着眼前的帝王,忽然双膝跪地,捧着梵州的户籍册副本道:“臣此去,定将陛下的恩德传遍梵州每一寸土地。这户籍册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是大唐的子民,臣会像守护恒河一样守护他们,绝不负陛下所托。”
李承乾扶起他,笑道:“朕信你。治理藩属,不在苛求,而在同心。梵州有佛国之善,大唐有中原之礼,两相融合,便是最好的治理。”
那陵提婆王带着“大唐梵州”的匾额返回曲女城时,全城百姓夹道欢迎。当匾额悬挂在州衙正门的那一刻,梵音与唐乐同时响起,僧侣们诵经祈福,学子们齐诵《论语》,场面庄严而热烈。那陵提婆王对百姓们高声道:“从今往后,我们是梵州人,更是大唐人!陛下赐我们之名,我们要以忠诚回报!”
消息传回长安,李承乾望着舆图上被标注为“梵州”的区域,对李象道:“你看,治理边疆,武力能定一时,文教能安一世,而君臣相得、心意相通,方能传之久远。那陵提婆今日的忠诚,不是因畏惧大唐的强盛,而是因他真正明白,归唐对梵州百姓是福不是祸。”
李象点头:“就像那匾额上的‘大唐梵州’,‘大唐’是根,‘梵州’是叶,根叶相连,才能枝繁叶茂。”
暮色中的太极殿,烛火摇曳,映着案上那本梵州的户籍册。李承乾知道,当梵州的名字出现在大唐的舆图上,当户籍册上的梵文名字旁标注着汉文注解,当那陵提婆王真心实意地以“大唐藩臣”自居,这场跨越万里的文明融合,便已真正扎下了根。而岁贡述职的意义,从来不止于礼仪的履行,更是心与心的印证——就像恒河汇入大海,不是消失,而是以更辽阔的姿态,奔向更远的未来。
hai